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章 朝堂议政(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铛铛铛

王承恩敲响了景阳钟。

清脆震耳的钟声传出十余里,响彻全城。

皇城内的女人们听到钟声后,纷纷一惊。以为流贼将至,顿时满脸悲伤:天杀的流贼啊

北京城的大街上,溜早的人像往常一样提笼架鸟。街边的早点摊上坐着三五人,钟声掠过,众人纷纷议论。

万岁爷又敲钟了,是流贼要打进来了吗

你说对了,流贼昨天攻破宣府,我估摸着不出十天就打到咱北京城喽。

京师守得住吗

不知道,反正流贼只抢那些富户的钱,咱们穷老百姓哪有钱给他抢。再说了,能不能守住是万岁爷该操心的事,还是管好自个儿吧。

天冷,回见。

寒冷的城墙上,三大营的士兵和宦官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钟声响起时只有几个小头目朝皇城方向瞅了一眼,随后躲在城墙垛口后对着冻僵的手哈气。

兵器散落一地,怀里的窝头冻得邦邦硬,啃不动舍不得扔。缺饷少粮的他们别说馒头,就是取暖的炭火都买不起。

崇祯十七年的春天太冷了。

皇极殿内。

文武百官早已聚齐,朱连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齐声叩首。

朱连站在台阶上,扫视群臣,目光最后落到内阁首辅魏藻德身上。

这家伙要死了,看一眼少一眼。

众卿平身

谢万岁百官齐声再叩首。

魏藻德身穿大红朝服,头戴乌纱帽,目光扫视一圈后站出来说道:万岁,据塘报,昨日流贼攻破宣府,直奔京师而来。

朱连点头反问,可有御敌之策

魏藻德脑子飞速运转,他没什么真本事,只是能说会道而已。见崇祯问他,直接说出提前准备好的答案:京师军民团结一心,定能抵御流贼。

浮语虚辞说了等于没说。

朱连继续追问:如何团结军民

魏藻德拱手施礼:当然是用重金

他的话刚说完,不止皇帝,就连他的下属,礼部右侍郎杨汝成都有点瞧不起他。

朝廷要是有钱,也不至于让流贼从陕西一路打到宣府

这不纯纯的放屁吗

众卿可有办法朱连目光看向李邦华。

那封信必须由李邦华说出来,责任也由他承担。

君王在朝堂上不能提出观点,只能选择支持提出观点的人。也就是常说的只做选择题,不做填空题。

如果错了,可以甩锅到臣子身上,皇上是受到臣子蒙蔽。

自古君王不认错

这便是帝王之术

历史上的崇祯,对帝王术一窍不通

其实也不能怪他,没人能想到皇位会落在他身上

李邦华得到崇祯的信号后,抬头冷眼斜视着魏藻德,出列说道:万岁,流贼来势凶猛,为保大明江山。不如让太子去往应天府,永王,定王,六宫内眷以及内臣百官等少数人随行,其余人等与万岁固守京师,等待勤王之师。

众卿以为如何

朱连心里虽然早已做好了决定,但是当着众臣的面,不能立刻同意,必须按流程让朝臣参与其中

只有让这些士大夫参与过程,才能让他们有种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感觉。

这也是帝王术。

李邦华的话犹如一颗炸弹,将安静的皇极殿引爆。

万岁不可左中允李明睿第一时间跪倒,太子年少,尚不能监国,不如万岁亲行

李明睿负责记录太子起居,以他对朱慈烺的了解,此子尚不成气候。别说朱慈烺,就是朱由检本人去了也不一定斗得过南京六部官员。

李明睿你好大的胆子让万岁南迁是周平,宋高之陋计你就不怕偏安一隅的局面再次出现吗大明不是宋朝,不能把江山一分为二万岁与我等固守京师才是万全之策李邦华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据理力争。

万岁,当务之急是团结军民固守京师流贼虽巨,但京师城坚炮厉,只要固守三五日,各地勤王之师到来后流贼自会退去。太子一旦南行,人心必乱,不利守城。此二人亡我大明之心昭然若揭,万岁应该治他们的罪。兵科给事中光时享出班说道。

给事中虽然是七品小官,权利却非常大,可以监察六部,弹劾百官,甚至可以驳回皇帝的批复。

属于皇帝的近臣。

否则以他七品的官职,根本没资格上殿议事。

臣附议吏部左侍郎沈维炳跪倒在地。

臣也附议刑部尚书张忻站了出来。

刑部尚书站队表明态度后,朝堂上的争论立刻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

朱连数了数,朝堂官员分为三派。

在左都御史李邦华的带领下,近两成官员联名上奏希望皇帝守京师太子去应天府。万一北京守不住,大明朝还有半壁江山。

以李明睿为首的人认为太子年幼,去应天府担不起大事,不如皇帝本人亲行,放弃北京。

支持光时享的人占了五成,在刑部尚书的鼓动下,他们都认为北京城守得住,皇上和太子都不能走,走了会造成心军心不稳,百姓慌乱,不利守城。

三种观点都有道理,三伙人在皇极殿内争论不休。

还有一些人不发表观点,可能是佛系,也可能在观察朝堂的局面,伺机而动。

起初众人商议的还是朝堂之事,不多时,就变成了人身攻击。

万岁,李邦华在此关键时刻提出南迁,实乃妖言惑众,按律当斩光时享跪倒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