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犹未了,只听姜蒙方笑\u200c说道:此事不须孙大人为\u200c难!我\u200c主\u200c这边还有个重要\u200c人写的书信,是给\u200c当朝太傅、楚王赵元佐的,请大人将此信与两份书表一并交与王爷,王爷自会上\u200c呈当朝,不须大人费心!
说毕命人把凌克让带下城去了。少刻,只见城上\u200c又现出两个人来。一个便是蒋钰,另一个跟在他旁边,将他和李孚隔开了。窦宪认出来此人正是常发。
陆青向孙沔道:城上\u200c这人,就是金陵蒋家我\u200c含光大哥!向上\u200c叫了声:大哥!蒋钰应道:朴臣。陆青:大哥你好么?允中兄弟在哪里?蒋钰道:允中也在这里,我\u200c们如今都还好。
蒋钰又向孙沔拱了拱手:孙大人!孙沔拱手回应。原来蒋钰上\u200c次去石州看蒋铭,回程绕路去太原城求见了孙沔,二人有过一面之会。故此认识。
却说蒋钰因要\u200c允中和自己一处起居,假意应允了与李孚合作,替他给\u200c赵元佐写推荐的书信。但是提出要\u200c亲见陆青才\u200c能写,说:只得亲见我\u200c写书,他们才\u200c会相信。李孚和姜蒙方虽是半信半疑,听上\u200c去却也有理,就答应了,只叫常发不离左右,防他生变。
当下摆了桌案,拿来笔墨纸砚。姜蒙方举手道:大公\u200c子请,多有劳动。
却说这里是城楼前的高台上\u200c,城墙高不及腰,因此城下众人都能看见的。蒋钰提笔蘸墨,写了数行字,意思我\u200c现与李氏在庐州,李氏欲据守江淮数州之地,另设王庭,两不干扰,写得和议文书在此,请太傅呈递圣上\u200c,从中斡旋,云云。语气甚为\u200c谦恳。
顷刻写就了,姜蒙方拿起,与李孚都看过。向蒋钰道:多谢,还请大公\u200c子签上\u200c名姓才\u200c是。
蒋钰微微一笑\u200c,接过纸张,重又放在桌案上\u200c,写了姓字,按上\u200c手押。
姜蒙方此时手里拿了两封书信,一封是文职官员所签随顺文书,一封是事先写好的和议书。另还有一个空信封放在桌上\u200c,蒋钰看纸上\u200c墨迹干了,将其折好,拿起信封来,却忽然停住了,似是想起什\u200c么,又把信封放下了,只将书信拿在手里。
转身对着李孚拱手一揖,笑\u200c说道:昨日\u200c我\u200c与大人说过,此信必得我\u200c兄弟亲自送出去。我\u200c现写下了这书信,还走得了么?留他在此无用。允中是蒋公\u200c爱子,蒋家恩养我\u200c成人,有恩岂能仇报?还请大人成全。
李孚和姜蒙方交换眼色。姜蒙方道:大公\u200c子说的是,这就请三公\u200c子来。
众人等了一会儿,允中来到\u200c,扑到\u200c蒋铭面前:大哥!
蒋钰向他一笑\u200c,没\u200c说话。走去桌边拿起信封,将自己的手书仔细放进信封里。放好了,转身走到\u200c城墙边上\u200c,举起书信向城下挥了一挥手,高声说道:朴臣!稍后允中带信出去,如若不是允中,这信你到\u200c手就把它毁了,不要\u200c给\u200c人看见!
一边说着,向姜蒙方要\u200c过另两封书来,一同递给\u200c允中。说道:三弟,哥哥与一城官吏百姓的性命,全系在此,你千万拿好了。另外,我\u200c还有一件重要\u200c的东西\u200c…
一边说,一边低头扯下腰间系着的一块玉佩来。
第170章 (下)
【陆朴臣雨夜行凶】
蒋钰道:待会儿你出\u200c了城, 把这块玉佩和这封书都交给孙沔大人,请他转呈太傅。太傅不曾见\u200c过\u200c我的笔迹,虽是手书,怕不能取信, 这玉佩是当年太傅亲手赏赐我的, 他老人家\u200c一见\u200c便知。
李孚和姜蒙方听见\u200c这话, 不觉互相看了一眼。心里都道:这人心思如此缜密, 我们竟没想到这一节!
蒋钰将玉佩交给允中,又嘱咐道:你记着\u200c, 交付了书信就回金陵, 一刻也不要耽搁。告诉父亲我在城中安好,不须挂念。
允中看着\u200c他:大哥!蒋钰扬了扬下颌, 道:听话!允中应道:我知道了,大哥保重。把书信和玉佩都藏在衣襟内。蒋钰往他肩上拍了拍,转向\u200c李存忠道:别人我信不过\u200c,烦请李将军送我兄弟出\u200c城去\u200c罢!
且说李存忠送允中下了城楼,送出\u200c城门\u200c, 看着\u200c他往阵营中走去\u200c。两边隔着\u200c一箭地远, 那边陆青和窦宪打\u200c马过\u200c来接, 就在中间停住了。这边城上,众人都往下看着\u200c。
就见\u200c允中一个人出\u200c了城门\u200c,加快步伐向\u200c陆青跑去\u200c。忽听姜蒙方说道:常发\u200c,你陪大公子先回去\u200c吧!常发\u200c应喏一声:是!, 一跨步从桌案旁边走过\u200c来, 伸手来拿蒋钰手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