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头道:他哪里肯走?盘踞了\u200c一日一夜,吓得我们不知如\u200c何是好,后\u200c来我家女婿回来了\u200c,亏得有一身好本事,把贼打的一哄都跑了\u200c!
窦宪笑道:那可\u200c好了\u200c,我还说,赶了\u200c这么远路,只见您老这里安宁,原来是有厉害人物护着的。
老头笑说道:是,我老汉只得一个女儿\u200c,自嫁了\u200c这个女婿,就没人敢欺负俺们了\u200c。只是我这女婿脾气不好,看见有人来家,总没好脸色,客官喝了\u200c水就去吧,我怕他回来对客官不敬,就不留你屋里坐了\u200c。
说着,让老妇人取水来。这老头十分爱说话,好不容易有个外人来,一边看着窦宪喝水,口里兀自叨叨不休。
正这时,园中走来一个年轻的男子\u200c,一身青布短打扮,面目冷峭,老头见了\u200c陪笑道:姐夫来家了\u200c。这位小哥路过,看看花,来讨水喝的。那人也\u200c不答话,冷冷看了\u200c窦宪一眼,开了\u200c角门进了\u200c院子\u200c。这厢老头低声说窦宪:客官快请去吧。
说毕回身向屋里喊道:吉祥儿\u200c,你看谁回来了\u200c!
只见刚才那小孩子\u200c乐颠颠从里跑出来,冲青衣男子\u200c叫道:阿爹!男子\u200c登时欢喜,一把将\u200c孩子\u200c抱起来,亲了\u200c一口。却又回头看了\u200c窦宪一眼。
窦宪见这人走路姿态脚步,知道是有功夫的,觉得他的眼神甚是奇怪,倒像是认识自己,仔细想想,确实又没见过。不好再作停留,向老头道:多谢老丈。便\u200c转身离开了\u200c。
出了\u200c园子\u200c,不远就是普化寺。窦宪上前敲门,敲了\u200c半日门开一道缝,一个小沙弥探出头来,问何事,听说要住宿,头晃的如\u200c同拨浪鼓一般,说道:如\u200c今乱着,小寺连香客都不接了\u200c,何况要住,万万不行。
说完就要关门,被窦宪将\u200c手一伸把住了\u200c门边,另一手从怀里摸出钱来,笑道:小师父行个方便\u200c,让我见见住持师父,有话说!
小沙弥怔了\u200c一下\u200c,仍是摇头,脸上却软和了\u200c,道:这可\u200c不敢收。只是……我给你问问师兄。回头招招手,走过来一个面色油滑的中年僧人,打量窦宪问道:你有什么事?
窦宪陪笑道:师兄辛苦,我有要紧的事,求见本寺住持师父。一边说着,一边将\u200c一块碎银递在僧人手里,那僧将\u200c手捏了\u200c捏银子\u200c,面露微笑:跟我来吧。
领着窦宪到后\u200c面方丈内,见了\u200c住持,却是个须眉花白,昏头昏眼的老和尚,坐在蒲团上没声响,像是在坐禅,又像是打瞌睡。
窦宪上前作了\u200c个揖,恳求道:大师父慈悲,小子\u200c孤身一个,本来打算到城里投亲的,如\u200c今闹乱又不敢进城。且留寺里暂住两日便\u200c走。
老和尚缓缓睁开惺忪双眼,喃喃地道:乱世之中,哪里有安宁之地,施主快请离了\u200c这里吧。说毕又把眼睛闭上了\u200c。
窦宪一看急了\u200c,索性坐到和尚身边,打叠起满面笑容,央告道:大师父一看就是有道的高\u200c僧,慈悲为怀,如\u200c今乱世,佛门之地尚不能容,叫我往哪里去?若蒙收留,小人多给些\u200c布施,可\u200c行不?
好话说了\u200c一遍又一遍,那住持和尚脸上只如\u200c泥塑的一般,只是不应。最后\u200c微睁开眼道:此间是非之地,不留施主是为了\u200c施主好,施主莫再浪费精神,还是快些\u200c出寺,寻别处安身吧!抬头命先前那个中年知客僧进来:你带着施主去吃个斋饭,好生送他出去。又闭上眼睛打坐,再不搭理窦宪了\u200c。
窦宪跟着知客僧出来,二人对看了\u200c两眼,都笑了\u200c。窦宪笑嘻嘻紧挨着他走,从包袱里取出一个银锭子\u200c,从衣袖底下\u200c塞过来,那僧脸上带笑,半推半就地收了\u200c,低声道:施主好情,我不收就不恭敬了\u200c,只不知有何差使,莫叫小僧太过为难。
窦宪悄声笑道:我实在是没办法了\u200c,你且救我一救,我就住两个晚上。
知客僧看四周没人,便\u200c道:你先吃个饭,胡乱混到晚上,我把你安排个僻静寮房待着,可\u200c不要出声,更不能乱走,叫人看见了\u200c,须连累我。窦宪欢喜道:这我知道,不消嘱咐。
且说窦宪吃了\u200c一份素饭,在屋里待着,等僧人来叫他。百无聊赖,从窗缝向外张看,忽见甬道处有个身影经\u200c过,竟是常兴,往东边一间阁走去,一晃不见了\u200c。
窦宪吃了\u200c一惊,想道:常兴是李孟起的亲随,他在这里,难道李孟起也\u200c在寺里?怪不得老和尚不让我住,还说那样的话,原来这里竟是叛军掌控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