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千道:看今儿情形,恐怕一时\u200c半会儿没个了局。咱们\u200c怎么等的起?
陆青道:不如先\u200c吃几\u200c杯去,压压惊。
三人到临街饭堂,叫了几\u200c样下酒菜蔬果碟,温一壶好\u200c酒。边吃边聊。
正吃着,忽听一个清脆声音叫道:陆二爷!你怎么在这儿?陆青抬头一看,只见门外进来三个人,为\u200c首一个男子,四十岁开外,头戴逍遥巾,身穿青布道袍。眉目清逸,三缕髭须,举手投足翩然仪态。随行两个年轻女子,一个身穿蜜合色衫子,杏黄裙,头上带着帷帽半遮着面孔,另一个穿浅青衫子,水色裙,丫鬟打扮。这两人陆青都认识,正是云贞和桂枝。
原来那天周通序带着云桂二人离开应天,往南而来。因天气正好\u200c,又不急着赶路,雇车雇轿,有时\u200c也步行,真\u200c正是游山玩水,不计时\u200c日。路过符离县时\u200c,通序遇到个相熟朋友,那人老母亲病了,相求周通序一行住下看诊,直到老太太病好\u200c了,三人才又动身,故此\u200c耽搁了不少日子,今天才来到这里。
话说\u200c牛头镇西北方\u200c向,有山叫做石洞山,山上有座道观,名叫玄明观,观主清虚道长乃是周通序早年学道的师弟。通序看顺路,去观里访他,不想却扑了个空,道童告说\u200c,清虚云游去了,掌观大弟子吴宗元给人做法事去了,也不在。
周通序没在山上耽搁,来镇上住店,碰巧来在陆青几\u200c个落脚的地方\u200c。一进门,桂枝就瞧见了陆青,上前说\u200c话。
陆青从县里出来时\u200c,路上碰见蒋铭,匆匆忙忙,蒋铭也没顾上说\u200c云家的事,忽然在这里看见云贞,十分惊讶。云贞向舅舅引见,周通序早听太公说\u200c过了,知道是陆家二郎,一见他就觉喜欢,先\u200c叫他贤侄,后来索性就叫名字了。陆青称通序大叔,甚是亲热。
陆青帮着拿行李,又陪着一起去看房间。落后出来吃饭,和蔡张打过招呼,陆青就跟通序三人另一桌坐了,各叙境况。
仓促之\u200c间不能尽言。陆青只说\u200c,因哥哥误伤了人命,自己代兄受过,刺配来了濠州。云贞只说\u200c,家中有些变故,要和舅舅往南探听消息。他二人异乡相遇,欢喜之\u200c余,都想起去年金陵回家路上,少年人无忧无虑,何等意气风发\u200c。而今不过半年光景,俱都遭际不幸,面上不说\u200c,心\u200c下都不免唏嘘。
周通序问:你们\u200c去府衙,不是从西向直接过去么,怎么走到这里来了?
陆青笑道:有个相识的朋友住在这里,去年到过真\u200c源县,有封书信要递给他,偏又不巧,他去东京办差了,所以耽搁在这儿。
通序笑道:我\u200c们\u200c也是一样,本来是去玄明观的,也没见着要见的人。
云贞看了看蔡张二人,说\u200c:那两位差官,看样子倒是很好\u200c说\u200c话的。
陆青道:是,都是县上熟识的朋友。看了看云贞,道:来时\u200c路上,我\u200c遇见承影哥了。他说\u200c去见过太公。
云贞听得\u200c这话,不觉心\u200c里一跳,却只哦了一声,微微笑了笑,没接话。
陆青是想告诉她蒋铭的消息,看这样,不知再说\u200c什么好\u200c。因听通序提到玄明观,便问:到玄明观是去找吴道官儿么?方\u200c才我\u200c们\u200c还见着他了,给一家人家做法事,好\u200c不厉害。只可惜最后败了。
通序笑道:我\u200c原跟他师父相识。怎么你见过吴道官儿做法,怎么败了?陆青吐舌笑道:我\u200c们\u200c几\u200c个没事儿,去看热闹了。
便将先\u200c前在于家见到的情形讲了一遍。桂枝听得\u200c瞪大眼睛,张嘴半晌合不上,云贞也有些吃惊,问通序:既是这样,舅舅是不是去观里看看吴道长?
通序沉吟一下,道:算了,师不顺路,医不叩门。若是病患,去看看也罢,这等事还是随缘吧。
陆青疑道:这是什么东西?难道,就没个法子制住它么?通序笑道:怎么会没法子?邪不胜正,此\u200c为\u200c天理。天地之\u200c间,阴阳相生相克,总归会有些凶恶乖僻之\u200c气,与人心\u200c交感,生出古怪来,只得\u200c猖狂一时\u200c罢了。但凡有邪,必有正法克制它。要是正不能胜邪,现在岂不是妖邪横行了?怎还有这朗朗乾坤。陆青笑道:大叔说\u200c的是。
不一时\u200c吃毕了饭,三人回房,陆青和蔡张也往客房去。正走着,忽听后面有人喊:客官留步!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店家与一个小道童走来。那道童见了周通序,满脸惊喜,上前磕头告道:道长却在这里下榻,叫小徒们\u200c好\u200c找!我\u200c家师父来了,正要求见道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