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屋里坐下,问女儿:大姐儿呢?叶衡道:杏儿领着去前厅天井那边玩去了。妈这会儿没事?说着,拿起绣绷子上手刺绣。
叶妈看看她手里活计:这是做个顺袋?叶衡嗯了一声。叶妈笑道:前儿我就看你做这个,装什么用\u200c,绣得这么细巧。又道:这绣的竹枝儿花样,也不是你喜欢的,是给谁做的?
叶衡低着头,抿了抿嘴唇,答道:给二\u200c少爷做的。叶妈:他让你给做的?叶衡摇头:不是。那天看他以前用\u200c的,扔在屋角,皮儿都\u200c磨花了,所以做个新的。还没跟他说。
叶妈把活计拿手上看,道:那就别跟他说了。等你做好\u200c了,拿给我,回\u200c头我给他,也不说是你做的。小时候在一块玩没什么,如今都\u200c大了,那么大一个男人,你以后,还是别跟他走\u200c太近了。
叶衡一怔,看了她娘一眼,低下头,咬了咬嘴唇。叶妈轻轻叹了口气,抬手给女儿抿一下鬓边头发,轻声道:你的心事,娘也猜着了,只是,我看他对你也无意。
叶衡头更低了,脸上红了又白,眼里泛起泪花来。
叶妈抚了抚她肩膀,欲言又止。起身\u200c走\u200c到门口,看看无人,又回\u200c来挨着女儿坐了。说道:我的儿,你听娘说,千万可别错了主意。你的终身\u200c,是在这院里跑不出去,却不是这第二\u200c的。
叶衡不解,抬头看娘。叶妈道:你忘了?去年老大回\u200c来,送了你什么?他爷儿们家家的,哪儿有\u200c那样心思,根本就是老太太的意思!如今丫头小厮都\u200c赶着你叫姑娘,还给你身\u200c边放个小丫头。这还不明白?前日\u200c还当我面说,老大过几日\u200c要去汴京,等他回\u200c来,家里该办喜事了!我可是听的清清楚楚!
叶衡咬着嘴唇,眼泪直转眼圈儿。叶妈道:我的儿,你哭什么!这是好\u200c事!别的不说,要不是老太太,咱娘俩现在都\u200c不知\u200c在哪了,是死是活也难说。那会儿你才五岁,娘带着你走\u200c投无路,倒有\u200c人要买你,买去做什么?我这心里明镜似的!娘宁可一起饿死了,也不能把你送到那个地方去。
说起往事,声儿也打颤了,拉着女儿手道:那时他家也不富裕,还是老太太心慈,收留了咱娘俩,行动尊重着,就跟家里人一样。现在老太太既有\u200c这个意思,你就听娘的话,欢欢喜喜依了吧!娘就你一个依靠,你可千万不能往窄路上想,拗着命走\u200c啊。说着就滴下泪来,叶衡见此,也不由得眼泪纷纷落下来。
看官听说,原来这叶妈并非本地人。年轻时候,因为家乡遭灾,日\u200c子过不下去,同丈夫带着女儿去咸阳投亲靠友,行至此地,不想男人感染时症,困在旅店里。她男人原是个读书坐馆的先生,带的盘缠不多,不及半月光景,钱花光了,人也没留住。可怜孤儿寡母,哭天不应叫地不灵,棺材钱也拿不出来。叶妈要给人帮佣,带着个孩子没人要她,倒是叶衡生得娇俏可爱,有\u200c人要买。叶妈心知\u200c是行院里买雏儿,怎么肯的?
正走\u200c投无路之际,当街遇见了陆母。动了恻隐之心,舍下二\u200c两银子,帮叶妈给亡人下了葬。之后叶妈没去处,抱着女儿寻上门来。从此母女俩就在陆家过活。这叶衡自幼聪慧,待长大些,叶妈也教她读书识字,渐出落得花朵儿一般,又且性情温柔和顺,陆母甚是喜爱,只当她亲生女儿一般。叶妈自是感激在心。看出陆母想让叶衡嫁给大儿子,岂有\u200c不愿意的?
此时见女儿难受,连忙收了泪。笑说道:还说好\u200c事儿呢,哭什么?快都\u200c别哭了。听娘给你说。
因说道:老早我就想,你要是嫁到外\u200c头,就算做平头夫妻,也难遇到好\u200c人家,万一摊上那粗蠢的货,不白糟蹋一辈子?要是做妾做小,更不知\u200c怎样了!到时你不跟娘在一处,娘饭也吃不下!不如就在这院里选一个,知\u200c根知\u200c底,娘也放心。就是做小,有\u200c老太太在,十来年的情分\u200c,也不能亏待了你。可是陆家不纳妾,我这话难出口。不成想秀儿的娘没了,秀儿又给你带着,这就是老天成就的姻缘。
叶衡不哭了,低着头不言语。叶妈接着道:要论\u200c岁数,是老二\u200c跟你相当,可是这孩子还没定性,整天耍枪弄棒的,又不会做家。难说将来怎样。再说了,我看他对你,也没有\u200c那个心思。老大就不一样了,虽说大几岁,却是个稳重周全的。陆家的家私,也是他执掌着,有\u200c个身\u200c边人,老太太又不认,不在这院子里住。来了一年也没动静,八成是院儿里出身\u200c,不能生养的,不用\u200c放在心上。老太太这两年,总说要找个对秀儿好\u200c的,不着急给老大娶正室,你要嫁了,三年两载的,生个男孩,按陆家这行事法儿,说不定就能扶你做大娘子。到那时,你就是这院里当家大少奶奶了,多少好\u200c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