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魏忠贤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想要拉拢他孙越陵?这没有道理啊?此时,他魏公公完全没有必要降下身段来拉拢他一个区区五品官啊,陪着笑道:魏公公,皇上下这道旨意,还说了些什么没有?
魏忠贤冷哼一声,阴恻恻道:皇上特意吩咐了,要是孙大人不肯接旨的话,就让咱家住到孙大人府中去,东厂衙门也搬到孙大人府中去办差。
孙越陵闻言大惊,天启这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恐怕是魏忠贤自己的意思。真是让人想不到,魏忠贤为了逼他接旨,竟然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份,胡搅蛮缠无所不用其极了,话中还对他隐含威胁。
这中旨到底是改接,还是不接呢?
魏忠贤显然有些不耐烦了,喝道:孙大人,还不接旨?咱家还有许多事要处理,不能在此久呆。他心中其实也有些恼怒了,自他升为秉笔太监、提督东厂以来,还从未如此屈尊过,眼前的孙越陵竟和那些清高的文官不同,竟然嬉皮笑脸地与他东拉西扯。
孙越陵没法再迂旋了,如果不接这道中旨,毫无疑问会让他在东林间赢得正直果敢的好名声,可天启皇帝就十分没面子,甚至会因此对他不再信任,产生厌恶。况且,天启皇帝一直对他另眼相看,并不视他和那些死谏到底的东林官员为一伙,他要是真不接旨,恐怕在天启的心中,从此将会和杨涟、万燝等人无异。
魏忠贤果然看的很准,把死了他的脉门,在当前朝廷如此情势之下,他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接旨,成为东林中的异类;二是不接旨,成为天启皇帝的对手,让天启彻底看清他的立场。
按照眼下局势的发展,自问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他,觉得还是留一条后路比较好,哪怕东林真的覆灭,经此一事,他也有了在天启面前自保无虞的本钱,不至于到时候闹的很僵,完全没有旋转的余地。
就连叶向高也不是一直告诫他如果祸不可免,定要保全自己,留得青山在么?
于是,明知魏忠贤不安好心,他也没有办法,只得再次躬身施礼,高举双手道:臣孙越陵接旨,吾皇圣明。
魏忠贤见他如此,心怀大畅,将圣旨递于他手中,道:这样才对嘛,孙大人,恭喜你了。
孙越陵皮笑肉不笑,道:魏公公缪赞,下官恐怕寝食难安。
魏忠贤哈哈大笑,道:既然如此,那咱家的差使已经完成,就不打扰孙大人了。转身对着那些小太监们道,走,去内阁。
孙越陵躬身一礼,道:魏公公慢走。
魏忠贤带着那些徒子徒孙,施施然而去了。
魏忠贤一走,刑部尚书赵彦和右侍郎李邦华等人便围了过来,赵彦很客气地说着场面话道:孙大人,恭喜高升,他日可别忘了找老夫喝茶,自打你来兵部后,我们还没好好聊上个几句……
孙越陵苦笑无语,赵彦说的没错,他自任职兵部大半年来,还真没好好和赵彦沟通沟通,一直以来的事情太多太杂了,两人都没法抽出时间。
李邦华冷笑一声,道:孙大人不愧为聪警之人,竟然劳烦魏公公亲自传旨,如今你有权宦扶持,他日自可平步而上青云了。
孙越陵岂会听不出李邦华的明嘲暗讽,可如今也不能解释什么,只能苦笑。
李邦华见他无言相对,重重哼了一声,就这样拂袖而去,好像他孙越陵已经背叛东林,从此再也不是同道战友了。
这一日上午,再也没有官员来找他,就连手下办事的主事也对他如避蛇蝎一般,躲得远远的,他在兵部衙门里坐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冷板凳。
好不容易挨到快点卯,却见许誉卿和薛文周联袂而来,甫入公房,薛文周就劈脸说道:你为何如此懦怯?你为何要接皇上中旨?你为何要与魏阉为伍?
这一连串的喝问,让他有点懵,站起来解释道:道映,我也是没有办法……
不要喊我。薛文周怒不可遏,指着他叫道,薛文周虽然不才,但也知道忠义礼信,可你孙越陵为了升官,竟然谄媚圣上,投靠阉宦,你就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墙头草,不配做一个读书人……
许誉卿见他说的太过直接,连忙扯了扯他的袖子,插话道:孙大人,不管你怎么想,但我要告诉你,你接下中旨,无疑已让朝廷上所有文臣都对你有了成见。你如此行径,叫我等如何见人?大笑了起来,道,枉我一直以来还以为你是一个心怀天下的直臣,原来也会攀附阉宦,罔顾道义……
我没有投靠阉宦!孙越陵看着他们,一字一顿说道,我知道我很难向你们解释,但请你们相信我,我孙越陵,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我也有我的苦衷,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大家的将来。
不用假意猩猩了。薛文周一拂袍袖,狠狠丢下一句话,从此,我薛道映与你孙越陵割席断交,再也没有一丝关系。说罢,就这样冲出了房间。
道映?许誉卿追之不及,也回过头来对着孙越陵道,孙大人,你好自为之!说完也跟在薛文周后面去了。
孙越陵呆立房中,愣愣看着他们就这样愤然离去,一时间竟似痴了。
此时此刻,薛文周和许誉卿家根本就不能明白他心中的想法,而他又无法向二人解释,只能将这事独自闷在心里。
半晌之后,他才叹了口气,喃喃说道: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我的苦心的。(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