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
一队锦衣卫快马披着朝霞,飞入大同。
为首的,赫然是掌印太监王体乾!
很快,队伍在代王府外停下,王体乾风尘仆仆的跳下马背,在他身后,则是背着一个鼓鼓的包裹。
正是内阁拟定好的折子。
他一刻也不敢耽搁,手捧着折子,一路小碎步直奔长春宫而来。
启禀陛下,内阁关于‘改吏为官’的具体推行细则,已经议定完毕。特呈请陛下核准。
朱由校刚用过晚膳,正在代王府内闲逛,消消食。
没想到内阁的折子已经到了,他连忙接过翻看起来。
凡天下吏员,查无劣迹者,原地晋升为从九品官,俸禄依前制发放......
凡天下吏员,能力出众,有突出政绩者。通过朝廷考核,可擢拔为从九品以上官职......
他一条条一项项看得很仔细。
越看越惊喜,果然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说的是一点没错。
这推行细则写得非常详细,不仅包括了吏员升迁的多种途径方式,还有各种审查的条件要求。
这些细则将不仅充分体现了自己旨意的精神,还补充了许多自己想不到细节。
要不说这老温不仅会做人,还真的很能做事!
朱由校最后满意的合上了折子,递给王体乾。
嗯,温阁老他们效率还是挺高的嘛,朕很满意。
折子上的各项细则,朕全都准了。
即刻用印,速速将此改制诰命明发天下!
老奴遵旨!
王体乾说罢,恭敬请出玉玺,当着朱由校的面用了印,而后退下安排余事去了。
完成了一件心事,朱由校心情大好,非常期待改制后的效果。
随后,改吏为官的细则公文纷纷发赴各省府州县。
大同府自然是第一个收到的。
不过许多官吏,一早就开始忙着赈济灾民,协助指挥民工疏浚河道等事宜。
许多吏员并没能第一时间知道,改制之事。
大同府礼房小吏李若智就是其中之一。
他现在北城门的灾民安置点,做最后一批新灾民转民工的登记。
刚登记完一个灾民信息,他就放下了笔,伸起懒腰来。
大人!大人!该到额了!额叫王双,是太原府大虫岭的,俺今年二十岁。
一个一脸胡渣的汉子,激动地凑上前来。
滚滚滚!退回去!李若智冲着他没好气的叫道。
咋了嘛大人?额有力气,额要去挖河!额要做工换粮给额娘咧!
叫你往后退就往后退,挤什么挤你!
李若智说着从旁边拿起一条木棍直接将王双顶开。
王双大急:大人这是咋了?额要做工,恁咋不给登记哩!
你急啥咧?大人额从天刚亮就一直忙活到现在,都没好好喘口气,额就不能休息一下?累出病来,你赔钱啊!
那饿咋办哩?
王双有些不知所措。
他可是听说这里不仅施粥,干活还给粮,才背着老娘大老远过来求生路的。
现在怎么刚好轮到他了,这位大人就不给登记了呢
这可咋办才好!
不咋办,就先坐那等着吧!
还有后面,你们也都等着吧!
王双想想还是想上前再争取一下,却被后面的人给拉回来了。
兄弟,算了算了。大人让俺等,咱就先等着吧。若是惹大人生气了,不给咱活干,那可就不好了!
王双一听,似乎有些道理,只好退回坐下。
李若智见状,将椅子往后一仰,半躺着休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