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你可知文心否?
杜预的问题,把满心杀意的贾玉、王伦等人问愣了!
文心?
天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这荒郊野外,我们正要杀人,他给我们提这种事作甚?
王伦冷笑:文心,我不知道,但很想与杜兄好好亲近一番。
贾玉为了吸引杜预注意力,也假模假样邀战道:杜兄,早就听闻杜预辩才无双,你我既然书山邂逅,何不在这书山之巅,进行一场坐而论道?好好辩一辩文心?
他邀请杜预论辩是假,想让杜预放下戒心,带人趁机接近杜预,围攻杜预,将杜预害死是真。
杜预的诗词才气之强,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连从魔君石中突围而出的魔君,都被他以诗词打败了!
就问,谁不怕?
哪怕贾玉、王伦都是天下知名的读书人,上等门阀子弟,也毫无把握能打败杜预。
要想不让杜预诗词发威,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不让他有机会作诗。
以卑鄙下流、阴险龌龊的手段,近距离偷袭杜预。
只有靠的足够近,暴起发难,让杜预无暇作诗,才好将他击败。
贾玉假仁假义,邀请杜预坐而论道。
众人一听,都来了精神。
【坐而论道】?好啊!
我等士族,最爱坐而论道。
在书山之巅,坐而论道,评头论足,不亦人生快事乎?
杜预,你该不会不敢吧?
何为坐而论道?
这典故源自孔子。他回到鲁国后,专心著述,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弟子达3000人。
坐而论道已经变成了一种群体论辩的仪式。为首者坐在上首,论辩者环坐两侧,往往要清谈数日,不舍昼夜才算尽兴。
而在上等士族门阀中,早已形成了空谈、清谈的习惯,称为魏晋之风,士人们最喜欢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甚至六艺中【礼】说: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意思王公崇尚论道,而不推崇行动,认为那是士大夫执行的事。
一言蔽之,如果说论辩乃是单挑,坐而论道就是群殴。
杜预笑了笑。
坐而论道?
好啊,求之不得。
他大咧咧坐下,沉声道:固所愿,不敢请。
王伦、贾玉等人喜形于色,对视一眼。
杜预答应就好。
坐而论道,双方距离很近。
只要有人将杜预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另一侧之人便可趁虚而入,将他暗算。
王伦一脸坏笑,急忙招呼。
快,大家坐下。
杜案首要与我们坐而论道,求之不得。
是啊,嘿嘿。
快来坐下,谈谈文心。
这话题我喜欢!
听杜案首高谈阔论。
众人不怀好意,围着杜预坐成一圈,各怀鬼胎。
方才,杜案首问文宫是什么?
文心乃是文宫属性之一,犹如我们的心,每个人天生都有,又有何可言之处?
一个乌衣会秀才逼近上来,不怀好意上前道:我乃贾充,是贾府子弟,贾玉公子的兄弟,既然杜案首你有高见,不妨论一论啊?
他边说边逼近杜预。
贾充以辩论为借口,在前面吸引杜预注意力,王伦、贾玉一众乌衣会从另一侧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上来,将杜预推下山崖。
杀意,肆/虐。
杜预却淡淡道:贾充,此言差矣!
他长身而起,对第二重文山俯身一拜,字正腔圆沉声道:文心者言,为文用心。涓子琴心,王孙巧心!
这是【文心雕龙】中的序言!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大儒刘勰所作。
杜预很早之前看过文心雕龙,虽然记不清楚,但好在万能的文宫早已将他所有看过的书,统统篆刻在心中,倒背如流。
杜预才能出口成章。
这句话的意思,"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他十六个字刚刚出口,经天纬地,身形暴涨,越发伟岸。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