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资历履历还有铨叙军衔啥的,去他娘的。
反正他们奉行的是独立抗战路线,自己给自己升官咋了?
该说不说,文韬的思维是真变了,来到淞沪不到两个月,就已经脑后长出反骨,不怎么把校长放眼里。
然而谢晋元显然不想太过于张扬,沉吟着说:如果编成三个师的话太过碍眼,要不然就编成三个旅?
旅不行。文韬当即表示反对,哪有一個旅上万人?啥时候见过这么大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一个旅也没有这么多人。
一个旅一万多人有什么夸张的。谢晋元哂然一笑道,之前咱们一个团还一万多人呢,不也挺好。
那不特殊情况么。文韬急道,只是临时的。
严峻笑了一下说道:要不干脆直接编十个团吧。
啊?谢晋元和文韬愣了下,直接编成十个团?
对,司令部下不设师或者旅,直接下辖十个团!噢对,应该是十一个团,还有个炮团。
关于部队编制问题,严峻也是认真考虑过的,结论就是直接编成十一个团明显优于三个旅或三个师。
一个基本事实就是,淞沪打的是扁平化巷战。
像这种扁平化巷战,就应该辅以扁平化编制。
只有像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那样的大纵深加大兵团作战,才需要垂直化的编制及体系,以优化指挥,因为远在上百公里甚至数百公里外的长官部无法及时掌握前线战况。
这就需要把指挥权下放给前线。
但是淞沪巷战,根本就不需要把指挥权下放。
严峻不用离开四行仓库,就能掌控淞沪全局。
谢晋元和文韬也是上过军校的,很快就意识到其中关节。
同意。谢晋元当即点头说,就直接编成十一个团。
谢晋元都已经同意了这一提议,文韬知道反对也是无效,当下只能怏怏不乐的说道:那我想要当个团长行不行?
文韬原本是想当师长的,结果旅长都没得当,只有团长。
这恐怕不行。严峻反对道,一旦恢复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肯定非老谢莫属,文团附委屈一点当个副司令,至于我么,就当个参谋长好了,呵呵,两位觉得如何?
同意,我觉得这样挺不错的。谢晋元道。
文韬心下其实有些不甘,因为副司令是虚衔,没有实权,他其实还是想当个手握实权的师长或旅长,哪怕只是当个团长也行,可严峻和谢晋元似乎不肯再放他下去带兵。
见文韬闷闷不乐的样子,严峻就知道他想岔了。
当下严峻说道:老文,我不让你下去当团长,是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要不然白瞎了你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