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太子隐疾(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一只乌鸦落在院子里,嘎嘎乱叫。

仆役举起竹竿驱逐乌鸦,惊飞的鸟儿掠过窗前,像一片黑色的乌云,笼罩在郑氏夫妻心头。

楚王来到晋州,是为了查太子弓弩案。查清楚了,废黜太子,才对魏王有利。鲁轻云的目光呆呆地落在窗外,语气生硬,可族人却要他死。

鲁氏不希望查出真相,或者说,查到这里,就够了。

鲁轻云只觉得自己的身子缩成一团,周遭一切,都暗藏凶险,让人害怕。

夫君,她问道,争权夺嫡,是没有正义邪恶之分的,对吗?

明争、暗斗,什么手段都使出来,即便恶行罄竹难书,可一旦成为胜利者,登基为帝,就可以左右史书,还怕左右不了自己的名声吗?

对。郑奉安闷声回答。

可是……鲁轻云猛然抬头,脸上两道泪痕,哀伤道,百姓,何辜?

百姓何辜?为什么要因为这些争权夺利者,无辜冤死?

郑奉安的手紧握桌案一角,他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妻子,霎那间,觉得她跟往日不一样了。

还是那样的面容,算不上好看,但这一双眼眸中对芸芸众生的悲戚同情,让她生出了别样的美丽。

轻云。郑奉安念着她的名字,微微摇头,我自己死不足惜,但是你和孩子们……

夫君,鲁轻云道,出嫁从夫,你怎么选,我都陪着。魏王或者太子,或者仅凭你的本心,我都陪着。

世道险恶,有人陪着生死与共,是最大的安慰了。

郑奉安厚实的手掌握住鲁轻云的手,悠长地叹息。

叶娇从未想过有一日,自己会站在朝堂上,质疑大理寺对太子李璋的定罪,为他开脱罪责。

他们明明一样可恶。

李琛侧坐御座,面对叶娇的禀告,沉声道:所以叶郎中的意思是,西北军虎贲校尉王伯堂,的确藏匿臂张弩。既然兵部没查出什么问题,咱们在这里劳师动众,所为何事?

叶娇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她错了,还是李琛更为可恶。

魏王殿下不要着急,叶娇垂下手中的笏板,环视大殿,郑重道,王伯堂转移弓弩是真,但是如何证明,是太子授意呢?

殿内比之前更加寂静,仿佛这些肃然而立的官员,是一片没有感情的红叶树林。

凝立不动,微抖的衣袖像是秋风吹拂枫叶。

这场审讯事关重大,若太子的确藏匿弓弩,且不说是否绞死,废黜储君之位,肯定是少不了的。

就连太子三师都没有说话,他们说什么?

还是静观其变吧。

王伯堂跪在殿内,声音震耳。

他长得五大三粗、一脸横肉,即便身披枷锁,说话也中气十足。

回叶郎中的话,大理寺的案卷上应该有写,是口谕。

案卷上写着,你还问,这是在质疑大理寺的查案能力。

口谕。叶娇重复着点头,笏板在手心轻敲,走到王伯堂对面,扬声道,案卷上记录,十一月二十,你和还是晋王的太子殿下面对面,听从了他的指令?

是。王伯堂答。

大理寺已经提审多次,他可以对答如流。

那么当时,叶娇道,太子的命令说清楚了吗?

一清二楚。王伯堂顺口道。

我的意思是,叶娇追问道,太子的声音可有异常?说得很清楚?

没有异常。王伯堂笃定道。

胡说!叶娇忽然大喝一声,震得殿内官员的身形动了动,原本已如惊弓之鸟的那些,险些迈步出去。

魏王李琛坐在御案后,老实沉稳的脸上,神情渐渐凝重。

罪臣并未撒谎。王伯堂抬头道。

你就是撒谎。叶娇一边卖关子,一边从衣袖中往外掏东西。人们这才注意到,她垂坠的衣袖沉甸甸的,不知袖袋里都装些什么。

叶娇先掏出一个凉了的肉包子,递给旁边站着的大臣。再掏一个奇形怪状的木雕玩具,也递给旁边的大臣。最后掏出一本书,再递过去。那大臣忍不住问:还有吗?这些……能放地上吗?

别是什么重要的证据吧?抱着还挺沉的。

大臣旁边一直板着脸的京兆府府尹刘砚见状,接走了那些东西。

叶娇掏出最后一样,是本装订粗糙的书册。

她翻了几页,并不给别人看,而是认真读道:十一月十九日,晋王嗓音嘶哑,诊,脉弦而数,热郁少阳、肝火循经上炎,灼伤咽喉,口不能言且头晕目眩。用龙胆泻肝汤……她只读到这里,便询问王伯堂道,你听明白了吗?

这是什么?王伯堂有些怔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