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说:为点赞500的加更,感谢。】
除了岁首举行的大朝会,五皇子李璟很少到朝堂去。
一是没有资格,再则谁愿意站上两个时辰,听朝臣和皇帝讨论琐碎朝事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二更天就得起床赶过去。
被窝不暖和,夫人不够黏人吗?
但这日宦官前来李璟府邸宣召时,他已经爬起来,梳洗停当。
李策让他等两日,他等到了。
李璟,朝堂上,皇帝问道,小九在你那里养着,身体还好吗?
事关李策,皇帝却只是召问李璟。
不太好,李璟垂头丧气,昨日才好些,就被肃王府的车夫挥鞭子打到。幸亏儿臣站得远,不然这会儿也不好了。
他气嘟嘟的。
来吧,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也不看看我是怎么被父皇母后宠大的,竟然敢纵奴行凶让我受气。
肃王李珑眼如铜铃转头,对着李璟便呵斥起来。
五弟休要胡说!
他最厌烦李璟那跋扈不成器的样子。
李璟怯生生地往大臣身边挪了挪,叩头道:父皇面前,若扯谎话,我愿以大不敬罪被惩处。
李珑起身辩解道:车夫在哪里?你这是污蔑!你和李策早就结为一党,妄图拉拢朝臣、私心犯上!
言官迅速手持笏板出列。
微臣要弹劾肃王李珑朝堂失仪之罪。
他这不只是失仪,李璟吓得躲在言官身后,他是要行凶!
朝堂乱糟糟的,但皇帝没有乱。
他示意言官稍安,对李璟招手。
你过来,皇帝道,那车夫,你当场捉住了吗?
李璟想了想道:没有。
既然没有,皇帝道,那便是被有心之人冒充。你们兄弟之间,该兄友弟恭才好。
李璟垂下头,神情虽然委屈,却乖巧道:儿臣知错了。
皇帝颔首道:朕问你,那日在御街,是李策看出铁柳枝吗?
是,李璟老老实实道,我们站在靶位那里,距离最近。如果不是他提醒,叶长庚还不一定能射中呢。
皇帝宽和地笑道:这孩子,怎么不来朕这里讨赏呢?
发现铁柳枝,避免了大唐朝廷出丑,的确该赏。
但今日皇帝关心李策有些多,夸奖也有些多,李璟露出不满。
父皇,他大胆反驳道,李策二十岁,不是孩子了。
皇帝没有理睬他。
这是朝堂,难道要在这里争宠吗?
皇帝再看向阎季德,沉声道:这件事你不用再查,到此为止。
是不容置疑的语气。
阎季德惶恐抬头,不知皇帝是什么意思。
不查了?是要包庇肃王吗?你包庇儿子可以,让我官复原职啊。
皇帝的视线落在肃王李珑身上,那目光充满慈爱。
朕信任自己的儿子。他在边关数年,即便没有功劳,苦劳总还有些。朕信肃王不会徇私枉法党同伐异,阎卿查到他哪个部将做错了事,交给吏部刑部大理寺问罪就好。
阎季德放下心来。
因为皇帝说阎卿,他是卿了,职位必然恢复。
果然,皇帝起身道:禁军不能一日无帅,你不要怠惰,快给朕回去做事!
阎季德跪地叩头,感谢圣上圣明。
皇帝离开,朝臣三三两两散去,李珑才慢慢站起身。
他心中七上八下,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父皇就这么放过他了吗?因为信任?因为边关征战的功劳?
他看向李璟,见李璟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你瞪我干嘛?李璟越过李珑,大声道,闪开!我得去看望母后,该用早膳了。
李璟没有吃到早膳。
皇帝下朝后径直到了立政殿,这是皇后的居所。
立政二字,取母仪天下之意。
李璟踮着脚朝里面看了看,宦官高福陪着他,暖声道:老奴引殿下到偏殿用膳吧?
不,李璟道,我就要同母后吃,我还得告状呢!
今日朝堂上,皇帝袒护李珑也太厉害了。朝臣们还来不及提出异议,皇帝便快步离去。
高福笑起来:若如此,殿下不如回去等等消息。
李璟立刻警惕起来。
难道父皇来到这里,是同母后商量大事吗?能不能偷听?
高福抬臂拦住李璟。
殿下还是先回去吧。
高福是皇帝的心腹,李璟不便造次,只得草草告别。
立政殿内一张食案,帝后相对而坐,皇帝却许久没有动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