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百幅、千幅更是远不可及。
前面的话,我还能勉强认同贤侄,但这最后一句,赵淮承微微板着脸,冲陈寻严肃道:贤侄才年仅十二,往后日子长远得很,这百幅千幅传世之作,自是能画出的。
莫要反驳,赵淮承抬手阻止了陈寻再要说出的自谦之语,道:伯父看人一向很准。
至于这幅画,赵淮承目光转向案台上的传世画作,眼中也流露出了少许赞叹与渴望之情,随后再是道:便交由我赵家保管可好?
伯父说笑了,陈寻睁着明亮的眸子回视着赵淮承,这本就是我为老太君献上的贺寿之礼,本就是赵家之物,又谈何保管一说。
伯父太客气了。
见陈寻面上表情真切,不似做伪,赵淮承也微微一愣,但很快又反应过来,笑着朝陈寻说:贤侄这般说,倒确实显得我太过客气了。
这宴席还未结束,茶引仙于府中也还有不少,贤侄且随我入席,你我再对饮畅谈。
听到赵淮承说府中还有不少灵酒,原是想拒绝对方,好回房休息的陈寻,眼神也兀地一亮。
随后面上也扬起一抹笑容,朗声道:既是伯父相邀,小侄便也不客气了。
快请,快请,赵淮承抬手将陈寻往屋内引去,嘴中也再是说:你与宸儿相交甚笃,本就不是外人,又怎需客气。
说着,赵淮承又抬手招呼了抵于门前,试图抬头看看众人口中传世名画是什么样的小厮,高声喝道:快去将府中所有茶引仙带过来,今天我要与贤侄不醉不归。
是!小厮应和了一声,目光也依依不舍地从人群中收了回来。
这传世画作他还没看过一眼,也不知道长什么样,更不知道是怎地一幅画,就能传世。
若买这画,又需多少钱?
瞧老爷这样子,应该要花不少钱吧……
够买三进大宅院,和十几个他这样的小厮吗?
有学识,真好。
小厮心中想着,但脚步却是一刻未停地往后院赶去。
至于前厅上,见画作经由日光所晒,墨迹已经干涸后。
老太君也忙示意冯静韵将画作收起,随后又小心翼翼地绑上一根红绳,待动作结束,她才再是看向冯静韵,低声道:且送去宗祠内,挂在供台上,等今明事了,再好好商议这传世之作的归置。
好,冯静韵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接过老太君手上的画,人也马不停蹄地向宗祠赶去。
她原以为陈寻纵然是画圣,但画作天成,妙手偶得,想要好的画作精品,也当如他们提笔作书一般有些困难。
所以她最初还以为对方,只是画一幅名画,或者名画以下的画作当做贺礼。
毕竟更高等级的画作,不仅难得,还因他们也没跟陈寻亲到那个份上,不易求。
但谁知道,陈寻不作则已,一作惊人。
直接画了一幅传世之作给他们,要知道在整个姜朝,传世之作也不过双手之数,哪怕他们是书圣世家,在江北也经营了百余年,但手上也仍是一幅传世之作都没有。
这传世之画不仅意味着千金难求,更意味着一种身份地位象征。
冯静韵还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见到一幅传世之作,或许她的后辈再多努力努力,能够得到,但那也更她没什么关系。
可谁知道,现如今的她不仅得到了一幅传世之作,甚至还捧在了手上。
这让她怎能不心潮澎湃,怎能不雀跃至极。
宸儿这朋友,果然没有交错,待明日,也让浩儿与这画圣好好接触接触。冯静韵心中想着,眼神也更为热切了不少。
而在堂屋内,与赵淮承堆杯换盏之间,陈寻也顺利得到了那百年茶树的所在地点。
待到老太君寿宴结束,哪怕没有赵宸,他也可自行前往那里。
陈寻心中
铱驊
大定,而那茶引仙也在此刻全数饮尽。
瞧着赵淮承已是醉酒难能自理后,陈寻也不欲再多呆于席间。
当下便笑着朝赵淮承拱了拱手,示意自己酒力不胜,要回房歇息。
赵淮承见状,也没有阻拦,忙是唤了赵宸过来示意对方将陈寻带去客房。
只是在两人离开堂屋,向客房走去时,陈寻余光却是看见三个小厮,正架着一个少年朝远处走去。
第11章
黝黑泛黄的皮肤上沾染着诸多泥土黄点,破旧麻衣紧紧地贴合在身上,又因为身形不对等,还可见衣服下摆处,露出了已被风霜侵袭的皲裂脚踝。
远观似是一家境贫寒的穷困少年,但等陈寻细观,又只觉其人与街边乞丐并无多少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