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虽然对成亲王的归来也有着自己隐秘的小心思,但是比起皇帝身居高位,总是容易想太多的情况,她的情感还是要单纯的多。
在皇帝对她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她第一时间就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甚至瞪着眼对皇帝说:莫非是陛下你容不下他?
皇帝在那一刹那觉得很委屈,抬头对太后苦笑到:在母后心中,儿臣就是这般的人吗?
太后一句话出口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连忙向皇帝表达了歉意。
好一会儿之后,她才重新提起这个话题,叹息道:哀家只是想着,你叔叔他受了大苦头,如今好容易回来,这般做会不会冷了他的心?
皇帝道:这件事情就是皇叔自己提出来的。
他将事情从头到尾说一遍,说:朕确实有过防备皇叔的想法。但朕是天子,天子当有容人之量。况且皇叔什么都没有做,甚至对朕有救命之恩,这样的想法朕也从未打算付诸实践过。。
太后闻言很是欣慰,说道:你皇叔是被你父亲养大的,那时候你父亲教他的,也是帝王家的东西。加上你皇叔又是个聪明人,只怕是猜出了你的心思,为了不让你难做自己先提了出来。
全帝国权势最大的两个人,在那一刹那都生出愧疚来。
太后道:皇帝你准备如何做?
皇帝说:儿臣准备答应了皇叔。儿臣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几年。这几年内,皇叔定然不会只有这一向功劳,那时候,再往上加封,也是来得及。
他心中不无忧虑地向,正好也让太子心中的偏见消失一点,让皇叔日后的日子过得顺畅些。
太后听了,却立刻皱眉:这真的就是你的想法吗?她说:你难道没有其他的打算?
年纪已经很大了的太后,在这一刻眼神忽然变得锐利起来,看着皇帝的视线变得格外尖锐:陛下如今已经当了多年的皇帝,也该有皇帝的气量。
太后的话让皇帝一愣,随后哭笑不得连忙道:母后,此事并非您所想的那样。他低声将自己的打算与太后说了,太后的眼神越发锐利起来:皇帝你……总算是下定决心了?
皇帝叹道母后:这些年并非是儿臣下不定决心,不管怎么说都要师出有名。而……这些年也算是安分守己。不过前些日子他递了折子上来,想让长子的名分定下来,儿臣尚未批复。如今正是好时候,儿臣也总要留给太子一个清静的朝廷?
皇帝一番话说得太后也颇为感叹,只是对着皇帝依旧叮嘱道:陛下心有成算是好事,只是,不要因此就苛刻你叔叔。
皇帝含笑应是,母子二人又说过一阵,皇帝方才告辞。
周瑾回家后就将事情与林娇娘说了,林娇娘也是目瞪口呆:你真的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她有些犹豫::如今我身为县君,又有你在身侧,日子也已经足够舒坦。又何必去要什么郡主的封号?况且,那郡主的封号,以往也都是给予亲王嫡女,少有给予庶女的。
她压低了声音,柔声道:这般,岂不是让你难做?
周瑾笑道:你别忘了,我也曾是宗室之人。宗室的事情,我也是知道一二的。虽说郡主的封号向来给亲王嫡女,但是庶女封郡主的也不在少数。至于难做与否……娇娘你在我心中,何止值得上一个郡主,连公主也值得。
林娇娘嗔怪地轻拍了他一下,道:说什么公主郡主?你如今,可只有一个县君。
周瑾笑着说: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是你就好。</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