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总是会来,而且不会管你做没做好准备。
张砚在这十年里也绝对是卯足了劲儿。已知拖不住了,那自然就是要争取在最后大考来临前掌握更多的手段,能有更多的准备。
按照万相珠里书楼第二层里的道书上所描述的来看,人仙跨入地仙的最后一道门槛就是要借助天劫的力量。这一点与之前三九天劫跨越仙凡之别时是一样的。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跨越的难度。
难度增加多少?看看通玄境后期和人仙境后期之间的实力差距就能明白了。数百上千倍。
术法手段在天劫的面前都没有意义。法器亦是如此。能抵挡的威能有限不说而且还容易激起天劫的怒火,到时候给你把劫雷砸满的话就哭都没地方哭去。
所以最稳妥的应劫手段其实还是自己的仙灵之体,以及元神凝实程度。
仙灵之体张砚倒是完全不用担心。他靠着体内的三条鸿蒙紫气就能很主动的将仙灵之体飞快的演化,如今已经早在两年多前便到了一个瓶颈,再难提升。之后张砚打急抓的就是在参悟自己如今可以在世界和生灵双视角下可以参悟到的新道理。
参悟的过程中,张砚也发现了一些关于道理的分量问题。
比如同样参悟关于一滴水上所蕴藏的道理时,两个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一样的两种道理。
生灵的视角下水是生命之本,也是生命之瑰宝云云。
世界的视角里水就只是水而已,是世界演化万千细节中的之一,并不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上附带的道理只存在于结构,也就是水对世界演化的整体结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而这两种道理都可以被张砚所领悟并且记录在自己的意识和认知中,再反过来由鸿蒙紫气帮助融入元神当中。
也正是因为这种同一件事悟出两份道理的便利,让张砚发现了道理之间不同的分量。
由天地视角悟出来的道理,即便事出同根,但就是要比生灵视角悟出来的道理分量更重。甚至有时候会是十数倍。
而道理的重量也是张砚自己找的比较词。是从他的元神融合这些道理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产生的变化深浅来判断的。融合需要的时间长,融合后产生的元神变化更大,就表示这道理分量越重。反之亦然。
一边是双份道理获得。一边是远比生灵该有的道理更有分量的世界道理。再加上之前荒天域给的灌输以及张砚反复成百上千次的轮回所悟。这些看似细碎的一桩桩一件件,总算是在最后关头加在一起让张砚完成了一次看似根本就不可能的悟道积累。
人仙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参悟之路,张砚只用区区数百年就走完了。
捷径?自然是走了不少。但若是以为张砚走了捷径就在参悟的道理上敷衍了事根基虚浮的话那就错了。和以前全靠荒天域灌注道理不同,自己参悟出来的道理可不会存在虚浮更不需要重新梳理,领悟下来那就是刻在意识里,根本不会敷衍。
仙灵之体加上意识层面的领悟积累。张砚自己都觉得惊讶,自己居然真的这么快就要面对四九天劫了。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张砚并没有太大的把握。甚至五成都没有。
登云殿内,张砚收回了看向天空的目光。冥冥中他明白那一直在荒天域外虚空中聚拢的天劫已经蓄力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