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看了一眼花锦城,花锦城放下佛豆,从德荣手里接了过来,德荣举得酸涩的胳膊这才得以放下。
花锦城用勺子舀着羹汤,对太后道:奴才侍奉娘娘用了。
太后却不理花锦城,只是看着德荣,一脸温和道:你就是德荣吧。
德荣道:奴才德荣,叩见太后娘娘。
太后道:花锦城跟哀家提到过你,这些年,他可有为难你?
德荣低着头,让人看不见脸上的情绪,道:承蒙太后娘娘关爱,花公公对奴才很好,不曾为难过奴才。
太后笑着道:那就好。哀家记得,你是读过书的?
德荣道:幼时读过,如今都忘干净了。
其实没有忘,那些朗朗的读书声时常在耳边响起。
父亲常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可惜他于医术上并无天赋,既然继承不了父亲的衣钵,成不了良医,便发誓好好读书,将来在朝堂上成就一番事业。
可惜一夜之间,希望崩塌。
太后道:那真是可惜了,你母亲曾跟我夸过,你是读书的好苗子。
德荣听到母亲二字,身子一寸寸僵硬。
太后又道:你可知我刚刚念的是什么经?
德荣道:奴才见识浅薄,不知是什么经。
太后叹口气,道:是往生咒,为你家里人念的。这些年,哀家在五台山,常常夜半惊醒,放不下当年之事,便会彻夜念此经书。
为孝悯皇后念,为你的家人念,为受此事牵连的无辜之人念。念来念去,以为赎清了罪孽,可一回到宫里,看到五皇子,还是觉得罪孽深重。
若非当年之事,你的家人不必死,你也不必受这无妄之灾。可怜的孩子,那个时候你才多大?
花锦城补充道:可怜得很呢,才七岁。
太后道:怕是不记事了。
花锦城道:是啊,德荣在五皇子身边,深得五皇子信任。
听他们提起五皇子,德荣的身子颤抖起来,道:家里遭难时,奴才年少,不记得太多。
殿内安静了一瞬。
花锦城冷笑一声,道:不记得太多?怕是也一并忘了,你这条贱命,是谁救下的吧。
德荣袖子里的手紧紧攥着,道:太后娘娘和花公公的大恩大德,奴才永不敢忘。
太后则和蔼道:好孩子,你不记得最好,一些不好的事情,过去就让它过去吧。
德荣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果然,太后从一旁的盒子里取出了一枚平安符,递给德荣,道:这是你妹妹空净托哀家给你的,她对你这个哥哥十分好奇。
阿弥陀佛,她从小到大没下过山,也从未见到过男人,心思单纯,我没告诉他你曾遭的苦。
花锦城道:本想将你妹妹带进宫来与你见一面,但太后仁慈,担心宫苑深深,她进来了,就再也出不去了,便留在了五台山。
德荣手捧那枚平安福,声音颤抖道:她过得还好吗?
太后没有说话。
花锦城道:从前有太后娘娘照看着,自然过得比你好。不过以后她过得好不好,全在你一念之间。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