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提拔寒门之意不言而喻。
顾玉道: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圣上道:说说吧。
顾玉道:从前选拔寒门,皆是从八品九品的县令县丞做起,且大多都是向京都外放官,若是此次圣上想要将寒门提拔进京都,怕是要遭到群臣反对。
圣上道:这正是朕的忧患所在。
光是此次为寒门开设的科举,就一波三折的,若是再进一步,那些世家门阀,不会善罢甘休。
圣上道:你有什么想法,直说便是。
顾玉道:不如殿试之后,圣上亲选数十人,重开一个官衙,专为圣上修书撰史,起草诏书,随您传召,为朝政出谋划策。
圣上听了有些意动,道:具体说说。
顾玉道:圣上日理万机实在辛苦,若是有这么一些人,能帮助圣上出谋划策,将各项事务考虑妥当,再送到您跟前,您再权衡利弊,下发政令,可大大减轻您的压力,提高处理政事的效率...他们的官职不需高,仅为天子私人,有议政之责,而无行政之权,又不需占据三省六部的官职,唯替您解忧罢了。
顾玉细细跟圣上解释。
这个官衙看似像笔吏一样,只为圣上起草诏书,无权无势,实则是圣上的贴身秘书。
寒门再合适不过。
他们与世家没有什么利益纠纷,身家清白,提出的建议,只要让圣上满意便可以了。
而这一切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寒门可以为她所用。
她是提出者,自然也会是各项事宜的落实者,甚至是他们的管理者。
那些寒门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儿,就该知道,是她给了他们留在京都,成为天子近臣的机会。
能够从千军万马中,杀到京都考试的,必定都很聪慧。
到时候,顾玉便能第一时间掌握圣上的想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些寒门影响圣上的想法。
圣上就是再勤政,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善尽美。
有这么一群人在,可以替圣上分担压力,而最后的决定权还掌握在圣上手里。
圣上不会不心动。
果然,只听圣上道:顾爱卿更果真聪慧,甚得朕心。
顾玉道:臣只是见圣上过于劳累,才想出的小主意,不敢当圣上夸奖,若能为圣上分忧,乃是臣的荣幸。
圣上笑道:依你所见,这个官衙该叫什么?
顾玉道:既然他们是为圣上侍奉笔墨,不如取名文翰司。
文翰司,文翰司...
圣上在口中仿佛咀嚼着这几个字,无意间看到案台上堆积的奏折,顿觉心里一阵轻松。
若是有了文翰司,他必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累。
圣上道:此事交给你,将一应细节列好给朕看。
顾玉低着头,勾唇一笑,道:臣,遵旨。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