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九章 去一趟青楼(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该死的,多好的机会啊,这张嘴就该缝上!

东海,白水洋。

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站在船舷旁,看着茫茫的海面,已然找寻不到战斗的踪迹。

齐王溺死于何处,带我们过去看看。

朱棣下令。

随行人员不敢不从,只好调转船头,前往范公堤外的海域。

朱棣看着那高大的范公堤,不断泛波的大海,挥了挥手,甲板为之一空。

朱棣对一旁的朱权说道:二百多艘船只,近四万余兵力,在宝船面前连还手之力都没有,轻而易举覆灭,就连一干主力,都沦落到溺死的程度。你认为如何?

朱权脸色有些苍白,道:真的只三艘宝船?

朱棣认真地摇了摇头,纠正着:不是三艘宝船,事实上,只一艘宝船!其他两艘宝船并没有加入战斗,只是协助与配合。

这怎么可能!

朱权不是傻子,再如何厉害的船,也不可能只凭着一艘就毁掉二百艘战船。当年陈友谅的无敌战船,不一样被太祖用小船击败!

朱棣叹息一声,目光复杂地说道:你知道,统帅宝船的是郑和,他曾是我的护卫,以我对此人的了解,他绝不会谎报军功,是一就是一,绝不会是二。

朱权听闻到这里,终不再说什么。

朱榑死在了这里,他的骨灰也洒在了白水洋,这就是他最后的结局。若自己的野心化作现实,会超出朱榑之外的结局吗?

答应是,不会。

朱权拿起一些瓜果,丢到了海里,轻轻喃语道:四哥,你说父亲会原谅七哥吗?

朱棣没有回答,走向大福船的甲板中央,抬头看着蓝天,道:我们活在天底下,就不要想天上的事了。

朱权沉默许久,才点了点头。

大福船进入长江口,朝着南京进发,途径镇江时,看到江岸边黑压压一片人,热闹非凡。

朱棣有些好奇,便命人靠岸询问。

朱权听闻是在打捞《瘗鹤铭》崖石,当即兴奋起来,下令让人帮忙。

孙举文、张博志两位大儒见有藩王助阵,更是惊喜莫名,镇抚地方官吏听闻后,连忙赶了过来,还带了一批水性绝佳之人。

绳子已经挂好了,拉!

一个年轻人漂浮在江面上,高声喊道。

岸边的众人吆喝起口号,嘿呀嘿呀地拉动粗大的绳子,江底一块残破的碎石终脱离了泥沼的束缚,缓缓向上漂去。

噗喽。

黑色的崖石显露出来,孙举文、张博志激动不已,连忙喊人小心,近至岸边,便有人清洗好崖石,呈给孙举文、张博志,看着上面雕刻的文字,两人激动不已,喊道:没错,这正是《瘗鹤铭》!

找到了!

《瘗鹤铭》的出世,将成为一件惊动文坛的大事件!

且放在这里,快,快点把第二块碎片也挂好绳子。

孙举文高声催促。

朱权欣赏着大字之祖的《瘗鹤铭》崖石残片,啧啧称赞:瑰宝,奇书!

见张博志都快抱着这块石头了,朱权不由问道:不至如此吧?

张博志抚摸着崖石,对朱权道:这《瘗鹤铭》自是瑰宝,只可惜瑰宝重现天日,我等却要沦为被人的先生,去教书育人了。现在是看一眼,少一眼。

哦,孙先生乃是书法大家,有如此崖石观摩,缘何不深造一二,作他人先生,谁能请得动?

朱权有些好奇,要知道这些大儒在洪武年间都不愿意出仕的,这都上了年纪,沉淀了一身本事,又养了一辈子的心性,又岂会愿意成为别人的先生?

张博志想起来两个月前遇到的年轻人,不由感叹道:谁来我等也不知他姓名,只知这《瘗鹤铭》出世,他会寻来。说起来,还是那位公子出的主意,方有今日《瘗鹤铭》出水。

这倒是一个神秘的公子。

朱权笑了笑。

孙举文回过头来,插了句:可不是,他的印鉴也是奇怪的紧,叫实践出真知印,我等遍览群书,也没找出出处。

咳咳,等下,你刚刚说什么,什么印?

朱棣差点被口水给噎死,一脸震惊地喊道。

张博志看了看孙举文,然后对朱棣道:实践出真知印。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喃喃道:不会吧,皇上的私印就是实践出真知印……

噗通,噗通。

不好了,孙先生、张先生落水了……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