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一个御史,朱允炆游览的心情刹那消散。
虽然王康是谁,朱允炆丝毫没有印象,但这些御史是代替朝廷监察地方的,他死了,就等于有人在塞自己的耳朵,戳自己的眼睛!
宁妃有些担忧地看着朱允炆,轻声道:我有些疲累,想要入苏州城休息下。
朱允炆看着体贴的宁妃,微微摇了摇头,道:我们轻易不会出京一次,想要再来虎丘,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走吧,我们游览完之后再入城。
事情出来了,人已经死了,着急也是没用。
虎丘优美的风景,转移了朱允炆的注意力。
为了不让宁妃过于担忧,朱允炆担当起了导游的角色,讲解着虎丘的景点,历史典故,信手拈来的样子,似乎是早有准备。
宁妃时不时惊讶地看着朱允炆,不知道他如何知晓如此之多。朱允炆也没有解释,总不能说后世为了追美女,背了几天的台词吧……
一棵古老的梧桐树下,一儒一僧正在对弈。
儒士看似五十出头,而老僧已是胡子眉毛花白,似已入耄耋之年,却颇有精神。
朱允炆走至近前,将目光看向棋盘,只见黑白棋势均力敌,争斗正烈,只不过刚刚儒士落错一招,老僧抓住机会,正在穷追不舍。
穷寇莫追的道理,你这老僧怎就不懂?
儒士气得胡子抖动。
老僧淡然一笑,喊了一身佛号:阿弥陀佛,你非寇,为何不可追?
儒士顿时语塞。
朱允炆笑道:穷追不舍,落得后方空虚,为何死守一处天元,跳出一方,落他后方,胜负谁属未尝可知。
儒士听闻,扫了一眼棋局,连忙拿起白子点落,老僧看了几眼,抬头看向朱允炆,道:观棋不语真君子!
朱允炆摊开手,无奈地说道:哦,我不是君子,你也只是僧人,为何不可语?
你……
哈哈,痛快!
儒士看着吃瘪的老僧,不由放声大笑,还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看了看朱允炆,道:这个年轻人,我欣赏。不过自称非君子,可真有勇气。
朱允炆眨了眨眼。
君子?
那玩意只是用来约束别人的,怎么能约束自己,再说了,历史上的帝王有君子吗?
哦,还真有一个,那个著名的宋襄公。
面对正在渡河的楚国大军,说出了一句半渡而击,是为不仁,正人君子所不取,结果多少士兵因此丧命,他也被打得重伤,最后一命呜呼。
在朱允炆看来,严格意义上来说,宋襄公不能归入君子的行列,归入到白痴一列最为合适。
帝王嘛,心狠手辣脸皮厚,斗东猜西砍人头,咋可能成为君子?
就是自己再仁慈,也不可能成为君子,孔圣人那么牛,也干过不地道的事,说他是君子也是不合适的,一个个后辈晚生,倒君子来君子去的,干过多少龌龊事,还绝口不承认自己非君子。
老僧人看着棋盘,将手中的几颗棋子都撒了下去,叹息道:罢了,你有高人相助,今日这场棋局我败了。
儒士哈哈大笑,道:终是扳回一局,你答应我的墨宝可不能少。
老僧人点了点头,然后仔细打量着朱允炆,道:如此英才,不似姑苏人士。还没请问如何称呼?
朱允炆平静地看着老僧人,问道:难道在请问别人姓名之前,不应该先表明身份吗?莫不是姑苏人士,皆如大师般修养?
老僧瞪大眼,摸着胡须,儒士开怀不已,起身道:这位是白岩寺主持空净,至于我,你可以唤我王仲光。
朱允炆眼神微微一动,不动声色地说道:在下京城来的商人,姓年,名六百,见过两位。
年六百?
主持空净有些诧异。
王仲光点了点头,并没有对商人的鄙夷之色,而是说道:《路史》记载:‘齐太公后有年氏。’年姓虽不多见,但毕竟源远流长。不过这年六百,可是有何特殊之意?
朱允炆抬起头看着苍苍梧桐,年六百的意思,是自己来自于六百年之后,只不过这不能解释给他们听,只好说道:也无特殊之意,刚听闻先生赢了棋局,主持便赠送墨宝?
王仲光含笑道:是啊,不瞒你说,老夫是一名医者,正准备在姑苏里面开一家医馆,经营家药铺。这不是想借点佛光,找主持写了字,也好测在牌匾之上,招揽生意。
朱允炆继续问道:今日登虎丘山门时,见牌匾上书东吴虎丘四字,苍劲有力,却不失洒脱空灵,莫非也是空净主持所书?
王仲光看向空净,空净微微点了点头,道:没错,是我写的。
朱允炆背着的手微微动了动,薛夏、孙栋等人警惕起来,随时准备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