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微微点头,示意道:决议吧。
百官反对者居多,此方案罢落。
一个个国歌方案被提出,然后又被否决。
黄冠有些紧张,手心出汗,看着一旁仅仅剩下的五份方案,若全都给否决了,那岂不是说这大半年就白忙活了?
祭酒大人,有把握吗?
国子监司业李志刚低声问道。
杨士奇看了看黄冠的背影,面色凝重地说道:现在罢落的太多,朝臣中不免有一些人失望,无论是什么方案,他们都会反对,这对我们的方案很是不利啊。
哎,这可是我们国子监千挑万选的结果,若是罢落了,国子监山下怕都无法接受。
李志刚有些不安。
杨士奇微微摇头,道:纵是朝廷没有选择国子监方案,我们也参与过如此盛事,过往八月,绝非蹉跎。
李志刚肃然。
黄冠拿起一份方案,喊道:此乃国子监推选国歌方案,其主张大明国歌应不忘开国艰辛,不忘汉魂壮志,不忘男儿血性。以元末《红巾军军歌》为方案,推荐为大明国歌。
朱允炆眼神一亮,这便是国子监遴选了八个月的成果?皇后的哥哥马文然便是一监生,其力主的方案便是这一方案。
读来,让朕与百官仔细听!
朱允炆不由说道。
黄冠看了一眼朱允炆,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便稳了稳心神,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读道: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朱允炆感觉自己的血液开始沸腾,目光中看到的,是那残破江山,是那无数好男儿,为苍生而战,为生存而战,为万民而战!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是何等的怒吼!
作为华夏之人,作为堂堂正正的汉魂之人,如何甘心为鞑虏所欺,为鞑虏所奴,为鞑虏所役!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
这一句,更是充满了无尽的仇恨,是不杀绝胡虏不罢休的誓言!
朱允炆清楚,若后世人看到大明以此为国歌,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大明,说什么杀尽胡儿是狭隘的民族复仇观,是要不得的,是破坏团结的。
可诸位,这是明朝,是几百年前的大明!
大明与胡儿从始至终都是死敌,不喊这样的口号,那喊什么?再伟大的人格与民族观,好歹也要尊重下历史本身的事实。
朱允炆看着百官,威严地说道:此方案,可有人反对?
百官听闻,瞬间明白过来。
皇上并非直接让百官决议,而是直接问有人反对与否,摆明了态度,是支持以《红巾军军歌》为大明国歌!
皇上,臣以为不妥。
兵部尚书茹瑺出班先行表达意见。
朱允炆有些惊讶,缓缓问道:茹爱卿,讲来。
茹瑺直言道:皇上,《红巾军军歌》虽荡气回肠,朗朗上口,然我大明已立,鞑虏被驱至关外北地,再唱此歌,恐有些不合时宜。
朱允炆也想到了这一点,这与后世国歌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杨祭酒,国子监以此为推荐,可考虑茹尚书所言问题?
朱允炆询问道。
杨士奇出班,高声道:皇上,臣以为《红巾军军歌》振奋人心,不分岁月,几十年前读来让人豪气干云,几十年后依旧如此,这便是其强大所在。
不合时宜?只是因为外敌眼下羸弱,然我大明敌人并未消除,瓦剌、鞑靼不容小觑,南方屡有不安,沿海更有倭患难平。以此为大明国歌,可安不忘危,以增忧患,强我民心,军心!
朱允炆微微点头,看向茹瑺,道:爱卿以为如何?
茹瑺见此,也觉有理,便点了点头,答应道:既如此,那臣愿尊《红巾军军歌》为大明国歌。
百官见状,不等朱允炆发话,一个个出班,齐声喊道:臣等愿尊《红巾军军歌》为大明国歌。
《红巾军军歌》是否真正存在于元末,惊雪也不确定。
但在刘伯温的《烧饼歌》中,确实是可以看到一些《红巾军军歌》的内容,至于该军歌是否为后人作,暂不认真考究。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