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朝被杨子荣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书铺中其他士子或士民更是击掌而笑,讥讽之声四起。
你,你等着瞧!
魏朝愤怒地撂下一句话便想走人,却不料杨子荣上前一步,挡住了魏朝去路,道:你若如此走了,书坊主人告你妨碍经营,毁坏商物,按新商之策,你可是要去三法司走一遭的。
杨子荣的话让魏朝悚然,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只得拿出一两碎银,丢在书架之上,对唐润拱了拱手,便灰溜溜地跑了出去。
多谢杨公子。
唐润感激道。
无需客气,不过是不平事耳。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所言之事,虽无不妥,但却为人喜,坊间中以此为曲者众,若没了此书,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杨子荣说着,拿出了一枚碎银,交给了唐润,潇洒而去。
此人,定可入仕。
解缙看着杨子荣离去的方向,低声说道。
朱允炆赞赏地看了一眼解缙,只凭这份眼力,解缙便足以稳坐内阁。
朱植摇了摇头,道:年轻人锋芒太盛,不知收敛,未必是好事。
朱允炆淡然一笑,道:你说错了,他可不是一个愣头青,连出面解决问题,都没有用真名,可见他即能断事,也可谋事,即老成持重,又遇事决绝。
解缙与朱植都有些惊讶,别人用真名假名,皇上如何知道?
朱植忍不住,询问了出来。
朱允炆瞪过两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礼部汇总的举人名录中,并无杨子荣,他既然是举人,那只能是用了假名字。
解缙皱了皱眉,道:那份名录,可是有五千余人……
谁能记住五千多个名字?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缙,并未说话。
古人在改名字这方面,并不遵循武侠定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长大成人了,觉得老爹给自己起的名字不好听,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志趣,可以自己改名字。
比如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人家本来是叫犬子,小时候都喊他司马犬子。
犬者,狗也。
总被人叫二狗子也不合适吧?
估计司马犬子被人骂了二十年,实在是受不了,翻看历史书一看,哎呀,这个蔺相如是个不错的人物啊,我要将他当偶像,以后咱不叫司马二狗子了,改为司马相如。
看吧,改名也是古代人追星的一种方式……
还有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估计老朱家想给他起名朱八八的,不过朱八八实在是容易混淆辈分,还是重八的好。
后来朱重八一家人几乎都死绝了,痛恨元朝,立志干掉元朝,所以改名为朱元璋,意为诛杀元朝的璋。
璋,一种外形如刀的玉制礼器。
当然,改名字除了发挥自我积极性,表达情感与志向之外,也有被动改名的时候,如新皇帝登基了,要避讳皇上名字,需要改名。
徐允恭为避皇太孙朱允炆名讳,才改成了徐辉祖。
杨荣改名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随他去吧。
走吧,结账。
朱允炆走向柜台,看着一旁帮忙的黄二斤,夸赞道:做得不错啊。
黄二斤吃惊地看着朱允炆,刚想下跪,却听到朱允炆道:结账吧,我只是来看一看。
黄二斤连忙将书接过,看了看书名,便恭谨地说道:承惠,八钱。
朱允炆看了看朱植,朱植无奈,只好将钱交给黄二斤,黄二斤又将钱转交给掌柜。
二斤啊,过来,把这些书都收走吧。
唐润有些心灰意冷地对黄二斤说道。
东家,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卖得挺好的,若是收回的话,岂不是大损失……
黄二斤有些着急。
唐润叹息一声,有些颓然地说道:朝廷虽然禁令,但近日来,屡屡有人来铺里折腾,总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与其留着它们招惹是非,不若亏点,丢至后堂吧。
这个……
黄二斤很是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