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植与朱耿对视了一眼,两人满是无奈。
朱植叹息道:皇上,我等也是无奈啊。如今兵部要医用纱布,不过是七钱一匣,可外面富商武勋之家,也希望买入医用纱布,存于家中以备不患。他们出的钱,可比兵部多太多了啊……
是啊,为了一点医用纱布,他们每天都请我们去花楼……
朱耿低着头。
估计是不知道该用哭的表情还是笑的表情。
马恩慧听闻之后,幽幽地看了一眼朱允炆,便问道:他们出多少银钱?
皇后,在三两至十两之间,这还只是一匣!若不是紧着兵部,拿出一批医用纱布发卖地方,我们便可以大赚一笔。
朱耿有些遗憾。
现下医用纱布被列为军备之物,两王也清楚医用纱布供应兵部的紧迫性,并不敢将其推向民间。
马恩慧没想到医用纱布在民间竟如此高价,其利润之高,较之成本数十倍之多!
无论他们出多少银钱,你们都不能擅自发卖!
马恩慧严肃地说道。
朱允炆有些意外地看着马恩慧,她素日里甚是好财,见有如此高的利润,竟能忍住不发作,还下了严令?
二王听闻此话,连连点头称是。
朱允炆对马恩慧浅浅一笑,然后对二王道:今日召你二人入宫,是希望你们可以筹备一家书局。
书局?什么书局?
朱植与朱耿迷茫了。
朱允炆讲述着自己的大书局计划,不仅规模要超出司礼监经厂,便是质量、效率也要超出经厂,日印刷应不低于一千册。
如此超规格的要求与计划,让二王目瞪口呆。
朕要让文书之作,遍布我大明!
朱允炆豪情地勾勒着未来。
朱植、朱耿深吸了口气,两人同时喊道:臣定不辱使命!
马恩慧清楚,皇上已经打定主意了,那就掏钱办书局吧,看了朱允炆一眼,叹道:皇上,这书局,取什么招牌好?
朱允炆踱了几步,转身看向马恩慧,道:《奉天北伐讨元檄文》有云,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恢复中华,实乃太祖之意!不若,便名为:中华书局吧!
中华书局?
马恩慧品了品,满意地赞赏道:好名字。
经厂之内,解缙翻看到了最后一页,意犹未尽地说道:真乃奇书啊,不过,这册并不完整。
剩余书稿,应该在罗先生手中吧,我们去求借如何?
徐辉祖面色肃然地说道。
解缙赞同道:三国之事虽是老生常谈,但如此故事与手法,着实新鲜。皇上笃定此书盛行于世,不是没道理啊。
只是让人疑惑的是,皇上何时何地看过这《三国志通俗演义》,那罗先生并不认识皇上,可皇上,却似乎认识罗先生。
徐辉祖皱眉道。
解缙思索了下,摇了摇头,道:只有一个解释。
什么?
徐辉祖期待地看着解缙。
解缙嘴角一动,悠然道:皇上乃是真龙。你且看这句: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徐辉祖鄙视之。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