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数所呈现的结果,只是均数。
有时候,根本没有代表性,也无法揭示未来的可能。
但既然夏元吉如此说,那便这么办吧。
两个太监,在沙盘之上,又涂上了一些黑漆,意味着八百万亩税赋田,又被瓜分掉了。
明年也按八百万亩计,没问题吧?
朱允炆问道。
夏元吉苦涩地说道:没问题。
做吧!
朱允炆冷冷地说道。
太监再次上黑漆。
建文三年,再减八百万亩,大致剩余剩余田亩……
建文四年,再减八百万亩,大致剩余剩余田亩……
……
建文十年,再减八百万亩,大致剩余田亩七百五十六万亩。
此时的沙盘之上,已漆黑一片,而黄色区域,只剩下一点点,少得可怜。
夏爱卿,按十五税一,一亩地征一斗三升,七百五十六万亩,可得多少税?
朱允炆问道。
夏元吉在笏板之上,盘算了下,道:皇上,七百五十六万亩,税约九十九万石,折合银两五十三万两,预留地方十六万两,解送朝廷三十七万两。
朱允炆看向百官,语气变得冰冷起来,喊道:十年之后,整个南直隶,便只有三十七万两税银!呵呵,三十七万两啊,够做什么的?后宫一年花销,便要三十五万两!朕把后宫都裁了,三十万两,够给你们发俸禄的吗?!
文武官员三万余人,分摊下去,每个人一年领十两银子,你们愿意吗?一个月都合不了一两银子,买不了两石米!你们谁愿意站在这里,为国操劳?
谁?!
南直隶乃大明国税重地,犹然如此,那举大明之力,够给你们发俸禄的吗?够养兵马的吗?田争之后果,虽不至十年如此,但五十年呢?百年之后呢?二百年之后呢?!你们是大明的臣子,考虑的不止是自己,还要为子孙后代考虑!
你们夺了自耕农的田,让佃农为你们操劳一生,家里有的是粮,可朝廷呢?大明呢?若大明不在,你们谁能在北蒙的马蹄之下安然一生?还是说,尔等甘为四等之贱人,仰敌夷之鼻息?!
朱允炆的话,如暴风雨宣泄而出。
百官中原反对田争之人,已暗暗惊觉,田争之害,看似寻常,实则要命。
虽然不是要自己的命,但却要大明的命。
如果大明灭了,那自己的命,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若再来一个元朝第二,所有财富,也只能拱手送给鞑子,卑微地活着。
田争之害,如万虫附体,日夜蚕食,势必弱我大明,应强力清查,严加管束!
洪亮的声音从奉天殿殿门处传出,众人不由纷纷回头。
朱棣昂首阔步而来,到了殿前,大礼参拜,喊道:臣朱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燕王叔,快起。
朱允炆对于朱棣上朝有些意外,不过听他的话,似乎是有备而来。
朱棣起身,看了看沙盘,然后对朱允炆道:皇上,朝廷应施重法,以约田地兼并,遏投献之风。臣朱棣恳请皇上,废除职俸田、免税田!一应田产,皆应纳税!本王愿奉上封地所有田产,交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耕作万年!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