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725章 广播连续剧(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在老程的心里,这钱只要是花了,那肯定是没花在刀刃儿上。

见林为民说的轻松,程早春放下了担心,叮嘱道:钱省着点花,得花在刀刃儿上!

卖磁带?怎么卖?

问题是这么干有什么意义?

现在要的是国文社能够发展出自己的一套东西来,林为民这个总编总不可能给国文社写一辈子剧本。

林为民颔首,您说的有道理。

林为民说到这里,又问李野墨,李老师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想法不太成熟,但我觉得可以尝试,说不定能趟出一条新的路子来。

版权运营部的成立,让林为民的工作又陷入了忙碌。

广播连续剧在广播界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精品广播连续剧却少之又少。

小刘果断摇了摇头。

林为民道:随着这些年电视的不断普及,广播群众基础确实是在不断削弱,但并不代表这个市场就没了。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细分市场,需要我们费一些心思来挖掘市场潜力和盈利模式。

76年之后,广播剧逐渐发展出连续的特质,一方面是因为听众们的收听习惯,连续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形式的戏剧也很适宜连续的形式,广播这种传播形式在这方面这比剧场、影院更有优势。

还是年轻人好忽悠啊!

林老师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感叹。

这天晚上,林为民又请客吃饭,叫上了小刘,而请的客人,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节目的编辑叶永梅和演播家李野墨。

假设我们要推出《花季雨季》的广播连续剧,你觉得会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吗?

李野墨年纪不大,今年三十六岁,但资历深厚,1980年便开始从事配音和小说播讲工作,十余年来为《长篇连播》节目播讲了数十部长篇小说。

林为民欣慰的点点头,夸了一句,干的不错。

别那么激动。林为民摆手让小刘放松下来,然后说道:天天畅听这一块的任务就先交给你了,有几个目标,分阶段性达成,我先说第一个,制作一部高水准的广播连续剧。

小刘听完这个要求忍不住挠了挠头,他原来就是个编辑,哪懂得制作什么广播连续剧啊!

知道应该怎么做吗?林为民问道。

这年头大部分的广播连续剧本质就是长篇小说播讲,负责的编辑简单的规划一下内容,找个声音条件不错的播讲人录上一遍,这就齐活了。

林为民挥挥手,离开了办公室。

形势很新颖,如果我是听众,我是很愿意花钱买这种广播连续剧的磁带的,随心所欲,想听多少听多少,想怎么听就怎么听。李野墨说到这里,语气迟疑了起来,说道:就是这个定价不能太贵。听广播的人,年龄普遍偏大,不一定买账。

注册资金10万块,办公地点就在朝内大街166号三楼的版权运营部,法定代表人林为民。

看到小刘林为民不禁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样的青葱、一样的充满希望。

进入中国后,初期概念更接近于在电台播放的舞台剧,剧情凝练集中、场景单一、发挥音响作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林为民怒目而视。

没错!

广播剧?

但林为民所要做的是多人配音结合配乐和逼真音响效果的广播剧,叶咏梅听了他的想法,顿时来了兴趣,详细询问起来。

林为民点点头,说道:广播连续剧很适合长篇小说的传播,这些年小说播讲早已经促生了一批忠实听众。我想跟电台合作,推出一批制作精良的广播连续剧,先在电台播放,然后尝试销售磁带。

广播剧的概念诞生的很早,在二十年代时就有了。

叶永梅是负责《长篇连播》的资深编辑,李野墨也是《长篇连播》合作最多的演播家。

林为民一番话说完,小刘心中豁然开朗,总编,我明白了!

能有人买单吗?程早春担忧的问道。

建国之后广播剧在艺术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主要是内容上的变化,涌现了很多歌颂新生活、新时代的作品。

叶永梅沉思片刻,你这个想法很新颖啊!

小刘听完心悦诚服,我明白了。

在两人对话时,叶永梅一直在沉思。

小刘说完话之后她突然开口,让林为民有些措手不及。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