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还得是跟着总编混啊
于华有点郁闷。
他写的那篇评论发了,还是发在《燕京文学》这个重要文学刊物上。
可是似乎没什么影响力,他在各个办公室转悠了两天也没见有同事讨论,更没有评论家发文章专门骂他。
跟佟钟贵那篇文章发表之后的反应根本没法比,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他有些挫败。
把两篇文章拿到一起翻来覆去的对比,他悲哀的发现,自己似乎还是保守了,他把文章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南海十三郎》这部小说上,本身就是一个战略失误。
半个月时间里,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南海十三郎》的评论文章已经超过了20篇,其中几乎所有文章都是在夸赞《南海十三郎》这部小说的,余华的那篇文章放在其中,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反倒是佟钟贵那篇文章,后半段明显跑题,却凭借着对林老师的无底线吹捧而产生了独树一帜的效果。
于华总结经验教训,心中不得不对佟钟贵表示叹服。
小佟不当领导可惜了!
不过,马屁拍都拍了,反响虽然小了一点,但也得让林老师知道啊!
在于华正想着怎么能不经意的让林老师知道他这篇评论的时候,他的眼神突然被电视上的画面死死的吸引住。
由程凯歌执导,林为民原著小说改编,燕京电影制片厂负责发行的国产电影《霸王别姬》,在昨天晚上洛杉矶举行的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大会上荣获最佳外语片奖。
八十年代末期媒体还开始炒起了所谓冲奥影片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由电影局选送的影片而已。
林为民的作品开作品研讨会不是什么稀奇事,《南海十三郎》写的是粤剧名家的故事,在广东召开作品研讨会也合情合理,可这事布老虎丛书那边这么激动干什么?
他们那么激动干什么?
于华正感叹着,卖报的大妈来了一句。
没想到,他们又从程早春那边打开了突破口。
小彭说着,脸上露出艳羡的表情。
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中国电影界眼里最牛逼的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可随着这些年改革开放,外面的资讯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媒体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米国的奥斯卡金像奖已经逐渐成了国内电影人心中最具份量的电影奖项。
在奥斯卡金像奖之前,《霸王别姬》还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片人协会奖、米国电视电影金球奖等多项奥斯卡金像奖前哨奖……
众同事齐齐点了点头,不仅沾光了,这个光沾点还不小呢!
三十个人去一趟广东经费至少要三四万块钱,真舍得下本儿啊!
没用半个小时时间,关于布老虎丛书编辑组借着林为民的光要去广东公费旅游的消息便传遍了国文社。
要造反啊?外文室的老编辑念叨了一句,从布老虎丛书办公室传来的声音仍旧喧嚷,大家讨论了起来。
给这么多的名额,说白了就是让大家来公费旅游的嘛!
去年下半年他在外面折腾了小三个月,这才刚开年,林为民着实是不想再折腾了,所以就婉拒了广东那边的提议。
正巧办公室的年轻编辑从外面回来,大家问道:小彭,刚才什么情况?
这回,总编的书又得大卖一波了吧?有同事说道。
《霸王别姬》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了?
众同事们充满了惊讶,这可是大手笔啊!
大家都是编辑,都明白这种去外地开的作品研讨会,除了研讨会本身的内容,剩下的基本就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可以看作是一次公费旅游。
那还用说。去年破了一千万册,今年奥斯卡这一波,怎么着不得多卖个一百万册?
说到这里,程早春的表情扭捏了起来,林为民已经猜到了他要说的内容。
说是总编的小说要在广东开作品研讨会。
林为民打断他肉麻的吹捧,不上班跑我这聊什么臭氧层子?
于华笑脸迎人,一摞报纸拍在林为民的办公桌上,顺便还不小心将那篇刊有他评论的《燕京文学》落在了林为民桌上。
买!
同事们乐此不疲的讨论着关于林为民和《霸王别姬》的事,那边程早春也找上了林为民。
与此同时,剩下的那几个名额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伱不会同意了吧?林为民问道。
他翻了七份报纸,五份报纸把这个消息放在了头条,还有两份报纸虽然没放在头条,但也是放在了头版的重要位置。
全去?
作品研讨会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宣传作品以及获得业界同仁的肯定,以林为民今时今日的地位,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东西。
他拿着报纸到了国文社,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林为民办公室。
林为民刚来办公室,昨天晚上他就已经接到了徐枫从米国打来的电话,自徐枫的电话之后,他又陆续接到了几个恭喜的电话。
……这是您的一小步,却是中国电影的一大步啊!您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