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几句话就说完了。孙姐说道。
进来吧,没事。
林为民又招呼了一句,还要去拉他们母子二人,孙姐见状便将儿子拉进了院子。
孙姐拉着儿子进门跟陶慧敏和陶母打了个招呼。
孙姐的儿子叫周军,现在在燕京师范大学念大四,周军在跟大家打招呼的时候,眼睛不时的望向林为民。
打完了招呼孙姐就要拉着他去自己的卧室说话。
孙姐,你们俩慢慢说话,不用着急,让周军晚上留家里吃点饭吧。林为民说道。
这会儿正是傍晚,孙姐得筹备家里的晚饭,跟儿子说话肯定着急,估计说不了几句话就得让儿子走,所以林为民特意交代了她一句。
孙姐张了张嘴,最后化作了一句谢谢林老师。
识住是三进院门口有倒座房,放在以前是专门给佣人住的。
但林为民家的倒座房都变成了杂物房,孙姐的房间在西厢房。
孙姐带着儿子周军进了屋里,周军终于有机会开口说话了,他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说道:妈,那真是林老师?
你认识啊?
我没见过他,但是看过他的照片。真是太年轻了,感觉跟我差不多大。周军带着惊叹的语气说道。
母亲来林为民家里当保姆好几个月了,中间只去燕师大找过他一次,告诉了他现在在林为民家工作的事。
周军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去了大作家林为民家里做保姆。
周军嘴里感叹着,眼神又不自觉的看向了屋里的装潢和陈设,母亲住的这房子可比学校的老师家好多了。
再想到母亲说她一个月能赚三百块钱,周军问道:林老师他们家对您不错吧?
孙姐笑了起来,说道:好啊,上哪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东家。林老师一家人都是好人,待人又和气。你看看妈住的这房间……
孙姐忍不住和儿子显摆了起来,这屋子里还有空调呢,商场才有的东西。前两个月林老师他们让我开,我没舍得,这玩意儿可费电呢,一个小时两个字儿,赶上抢钱了。
燕京的夏天难熬周军看了母亲屋里的空调也不禁羡慕,您这工作找的确实好,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是啊,妈这回运气好,我想着最好是能在林老师家一直干着。
周军却道:再过几年您都五十了,我们几个也工作了,您该享福了。
才五十享什么福?碰上这样的好人家当然要多干几年。
您都干了一辈子了,还不想好好歇歇啊?
孙姐轻松的说道:在这儿干活就是享福了,不比在家里种地强?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资也不少。
跟儿子聊了一会儿自己的工作,孙姐又问起了儿子在学校的学习。
二人聊了十多分钟,孙姐就起身要去准备晚饭。
林为民进门前,孙姐就在和陶母准备晚饭,这会儿饭菜已经差不多好了。
饭菜上了桌,林为民招呼道:来,周军,坐,坐你妈旁边。
周军有些拘谨的坐下。
吃饭的时候,林为民怕孙姐和周军母子俩尴尬,时不时的跟周军聊几句。
他去过燕师大几次,还去演讲过,话题聊的很轻松。
我们社的小佟就是你们学校的,我记得他好像是80级的,是你的师兄,叫佟钟贵。
说佟钟贵,周军一脸茫然,林为民又说道:他笔名叫苏佟。
听到笔名周军恍然,兴奋的说道:当然知道。佟师兄这些年可是我们中文系的传奇人物,毕业就进了《当代》当编辑,没几年时间就成知名作家了,他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我都看过。
林为民点头道:小佟的小说写的不错,不过据我所知,他在学校的时候,诗写的也不错吧?
林为民一提起诗歌的话题,周军就更兴奋了,虽然诗歌已经过了它最火热的年代,但在九十年代初定校园里,仍有大批的诗歌狂热爱好者,显然周军就是。
说起诗歌,他滔滔不绝的讲了好一会儿,最后他谈到了两年前在山海关卧轨的海子,周军的语气中充满了惋惜,他犹豫了片刻,最后终于鼓起了勇气。
林老师,你们国文社可不可以给海子出个诗集?
林为民道:他的诗没有出版社要出版吗?
据我所知没有。他生前完成的诗作不算多,大部分是未完成的,我们诗社的同学说西川和骆一禾在整理他那些遗作。
林为民点点头,说道:你这个建议不错,回头我让人联系一下,看看可不可以出版。
周军没想到自己的建议真的被林为民采纳,他欣喜若狂,说道:太谢谢您了,林老师。
谢我干什么?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是你给我推荐,我还没想到呢。海子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挺喜欢。林为民笑呵呵的说道。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