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57章 香江之行(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玩笑了几句,刘以鬯又请林为民喝咖啡,不过这次不光是请他,还有编辑部的全体成员。

今天难得为民来做客,下午到对面咖啡馆喝咖啡!

刘以鬯宣布完这个决定,编辑部内众人欢呼,大家在意的并不是喝咖啡,而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摸鱼。

刘以鬯喜欢喝咖啡,但不多喝,更多的是借着咖啡聊天。

他从四十年代来到香江,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聊起天来说的最多的除了文学这个话题,就离不开国内的风土人情。

他在三十年代初登上沪上文坛,主编过多种文学副刊,最后才定居香江,对于故乡的思念是刻入骨髓的。

当年抗战胜利后,我还在沪上办过怀正文化社,施蛰存、姚雪垠他们的作品我们当时还出版了不少呢!

战后沪上满目疮痍,我们没有办公的地方,用的是我们家的两幢花园洋房做办公室,雪垠等人都住过那里。

刘以鬯唏嘘的感慨着往事,林为民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

聊过了往事,两人又聊起了各自刊物这几年的发展。

《香江文学》创刊于1985年,香江这座城市原本是没有文学的,是刘以鬯他们这群南下的文人的到来,才让这里有了几分文气。

但文学在香江这座城市里依旧是小众的,所以《香江文学》这几年发展的并不算多好。

今年以来,一部分报纸又开始实行改革,副刊的版面急剧缩减,很多报纸都取消了小说专栏。

小说特别是中长篇小说的一下子就缺少了大量的发表空间,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刘以鬯聊到这个话题时,言语间满是沉重。

在香江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严肃文学的发表和出版日见艰难,未来必定会更加边缘化。

林为民感慨道:这种边缘化可能更接近于现代社会的文学常态,恰恰给更普遍的文学生存提供了社会的参照。大浪淘沙嘛,喜欢的人还是会继续写,喜欢看的人还是会继续看,留下来的往往也是好的。

感受到林为民话中的乐观和豁达,刘以鬯也笑了起来着相了,着相了,还是你的思想境界高!

聊天进行到最后,刘以鬯又同林为民聊到了他来香江的目的,他目光中带着几分恳求说道:为民,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你们出版社是不是可以适当的引进一些我们这里的作品?

林为民联想到刚才刘以鬯的一番话,自然明白他是想为香江的作家们开辟一条新的发表渠道。

林为民沉吟片刻,说道:这个话我不能马上答应你,因为我做不了主。不过我这次来的目的伱也清楚,是为了引进梁凤怡女士的作品。既然梁女士的作品能引进,我想其他人的作品应该也是可以的。回去之后我会跟社里沟通一下这个问题,争取早日给你答复。

刘以鬯满脸真诚道:为民,有劳你了!

林为民摆摆手,笑着说道:以前总是我给你推荐我们内地的作家,这一次也轮到你来给我推荐了。

刘以鬯也笑道:好,以后我一定多给你推荐!

聊到傍晚,刘以鬯请林为民吃了顿饭后,把他送回了酒店。

晚上,林为民洗了个澡,正准备休息,却接到了前台的电话,说有人找他。

林为民好奇,自己在香江总共也没认识多少人,相熟的更少,谁会来找他呢?

带着好奇来到楼下大堂,林为民见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耀明兄?

林为民惊奇,想不到来找他的会是潘耀明。

潘耀明是香江三联书店的总经理,85年林为民和石铁生等人正是受到潘耀明的邀请才来到了香江访问。

为民,好久不见了!潘耀明上前和林为民亲热的打了个招呼。

寒暄几句后,林为民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来香江了?

潘耀明笑道:我听柳同志说的。

那就不意外了,柳同志就是新H社的。

找我有事?

潘耀明点了点头,确实有点事!

今天还是两更,落枕了。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