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惊悚!变质
一刻钟后!
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终于赶到,但是已经晚了。
战斗已经结束。
前来攻击苏曳宅邸的凶徒,大部分都已经死了。
还有五个活口。
步军统领衙门的军官惊呆了,苏曳留在京城的家奴,这么凶悍?
为首的,竟然还是一个漂亮的女子。
王天扬的妹妹王胜男,绝对的社恐分子,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
步军统领衙门的军官看得清清楚楚,此时苏曳家中仗剑而立的,仅仅只有十几个人而已。
却把自己几倍的凶徒全部干翻了。
接着,大理寺的人马也到了。
苏全上前拱手。
大理寺少卿李司上前低声道:老兄,我该怎么做?‘
这是李岐的兄长,也算是苏曳好友之一。
苏全道:李兄,你不该来的。
之前九江知府空缺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苏曳会推举李司的,因为这是他在朝中少有的朋友。
现在苏曳和皇帝关系对立,在很多人看来,躲苏曳一家都来不及。
田雨公要倒霉,李司也要倒霉。
大家就等着皇帝什么时候发作这两位了。
结果,李司还是亲自来了。
而他这一句话,就显得很有意思了。
我该怎么做?
在李司心中,觉得这是苏曳在自导自演。
苏全苦涩道:李大人,这是真的凶徒,我们没有演戏。你们抓走之后,好好审理。
紧接着,步军统领衙门那边的官员立刻上前道:说什么呢?
很显然是担心李司和苏全说什么悄悄话。
李司道:大人,这些尸体,还有这些活口,我们带走,一并审理?
步军统领衙门的官员道:当然!
李司上前道:还请关好门户。
他没有说我留下兵马保护,因为这种保护很可能就变成软禁和监视。
但是他不说,步军统领衙门这边却不客气道:留下三十人,保护苏曳大人家眷。
嗻!
然后,步军统领衙门的三十人就这么借机留了下来。
……………………………………………………
三希堂内!
皇帝听到苏曳家遇袭后的第一反应,苏曳在自导自演。
立刻派人,盯住苏曳家,防止他家人逃跑!
彻底防止他家着火等所有意外。
彻底防止他家人借机金蝉脱壳。
都察院,大理寺,顺天府一起查,查这些凶徒究竟是谁?
一查到底!
接下来,这三家机构连夜审案。
出动了几百人上千人力。
根据口供,抓捕了上百号人。
对这些凶徒剩下的三个活口,进行了连番审讯。
顺天府尹,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全部在场。
甚至步军统领衙门也在场。
军机大臣杜翰,也作为皇帝的钦差,现场监督。
目的很明确,一定要彻查得水落石出,任何人也休想装神弄鬼。
因为在皇帝和杜翰等人看来,这一定是苏曳在自导自演。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这个案子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然后,杜翰等人彻底尴尬了。
所有的证据,所有的口供,全部都指向两个人。
德兴阿之子,翁同书之子。
而这些凶徒,有一半是流窜到京城的捻军,还有一半是山西那边的土匪。
而且他们还说了,有人上下都打点好了,只要冲进去将苏曳的家人杀得干干净净,然后立刻逃走,啥事情都不会有。
这笔钱好赚。
上面有人高兴看到苏曳全家人被杀。
根本和苏曳无关,显得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次日一早!
杜翰进宫汇报。
皇帝立刻问道:查清楚了没有,是不是苏曳自导自演?
杜翰摇头道:不是。
那没有说出幕后指使者。
皇帝道:那是谁?
杜翰道:翁同书的第三子,德兴阿的长子。雇佣的亡命之徒,二十九个人,总共花了八千两银子,并且说上下都已经打点好了,杀了苏曳全家,立刻逃得干干净净,不会有人抓捕。
皇帝惊愕。
竟然不是苏曳做的?
杜翰道:皇上,接下来有麻烦了,因为参加审案的还有大理寺,田雨公和苏曳关系莫逆,所以这个案情可能会泄漏出去。如果真的要追究的话,德兴阿和翁同书之子,要么判秋决,要么流放宁古塔。
这么重的罪,肯定是要斩的。
但是……
德兴阿死了,翁同书死了,人家的儿子去为父亲报仇,仿佛也情有可原。
当然,皇帝不在乎这个情有可原。
他只在乎政治影响。
这件案情的真相保密,不能泄露出去。皇帝道:这两个幕后指使者,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杜翰想了一会儿道:德兴阿和翁同书作为朝廷钦差被劫杀,算是为国捐躯。如果立刻对二人的子嗣动手,显得太寡恩无情了,朝廷显得太没有怜悯之心了。
所以,把这两人软禁在家中,不得出门半步。
杜翰的话没有彻底说明白,因为案情不能公开,所以这两个人就无法定罪。而之所以案情不能公开,是因为公开的话,会让朝廷陷入不利,会让苏曳一方拥有舆论主动权。
皇帝点了点头道:就这么办吧!
杜翰道:皇上,之前不好派兵包围苏曳的家。现在正好能用保护的名义,将苏曳全家包围起来。
皇帝道:点二百人,保护苏曳全家。
外面的王承贵道:嗻!
半个时辰后!
二百名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开拔到苏曳宅邸之外。
把守住院子外面的每一个位置。
……………………………………………………
江南大营帅帐!
钦差大臣德兴阿和翁同书之死,在这里受到了更加强烈的冲击。
要知道,何桂清还亲自出马来江南大营为翁同书借兵了,甚至他还打算跟着翁同书一起上任九江。
当消息传到耳内的时候,两江总督何桂清遍体冰寒,整个人躲在厚厚的棉被里面,还觉得瑟瑟发抖。
他忍不住想,幸好是在运河段。
如果是在长江遇袭的话?那说不定自己也在船上。
接下来,整个江南大营和两江总督府也进行了大量的讨论。
一开始,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定是苏曳所为。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的想法和京城官员一样。
苏曳这么聪明的人,应该不会做出这么疯狂的事吧?
完全不至于啊。
这……就相当于造反啊。
苏曳就算被罢官了,日后还有机会起复啊,更何况他此时没有被罢官。
而且这件事情一旦发生,所有怀疑的目光都会在苏曳身上的啊。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国梁飞奔而入,道:大人,快看!
发逆伪都天京的城门。
江南大营主帅和春,两江总督何桂清飞奔而出。
拿起望远镜,朝着不远处的天京城门一看。
江南大营和天京近得吓人,确实能看的清清楚楚。
只见到朝阳门上,满满当当挂着几百个人头。
全部都是表情狰狞。
何桂清开始寻找,立刻就找到了熟悉的两颗人头。
翁同书,德兴阿。
甚至,都不需要找,因为这两颗人头下面,就挂着条幅,写着二人的名字。
看完之后,何桂清和和春对视一眼。
不知道为何,稍稍松了一口气。
苏曳的嫌疑,又打消了几分了。
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消失了几分。
如果是苏曳做的话,那就太恐怖了,两江总督何桂清时刻都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但是,为什么啊?
和春道:发逆也没有理由做这件事情,他们很少深入运河,专门冒险伏击德兴阿和翁同书?感觉没有理由,这两人和发逆也谈不上什么深仇大恨,虽然他们曾经在江北大营,但是对发逆根本没有打出过像样的战果,要说痛恨,发逆最痛恨的人应该是苏曳。
何桂清道:对,发逆最痛恨的人是苏曳。
旁边的张国梁道:扬州一战,苏曳大获全胜,消灭发逆无数。江西一战,苏曳消灭发逆好几万大军,更是收复了九江和南昌,使得发逆失去了近半的土地。所以发逆对苏曳恨之入骨。
和春道:所以,发逆劫杀德兴阿和翁同书,就是想要离间朝廷和苏曳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不对啊,如果是想要栽赃苏曳的话,不应该把人头挂出来啊。
张国梁道:翁同书和德兴阿的行程,发逆是如何知道的,肯定是有大清官员暗中通报啊。
那这个大清官员是谁?
和春道:所有人的本能反应肯定是苏曳,但是……我觉得更加有可能是曾国藩。
如今最痛恨苏曳,想要赶走苏曳的,只有两伙人。一个是发逆,一个是湘军。
湘军本来能拿下整个江西的,结果却被苏曳抢了江西巡抚,而且沈葆桢还叛变了。只要赶走苏曳,那整个江西就都是湘军的了。
而发逆也最怕苏曳,他太能打的。原本在南方,发逆只有一个真正的对手,那就是湘军,现在多了一个苏曳。只要赶走苏曳,那他们就压力大减。
甚至,如果能够让朝廷逼反苏曳的话,发逆更是欣喜若狂。
接着,张国梁道:大人,要不要把这种想法奏报给皇上。
旁边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寒声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何桂清巴不得苏曳倒霉。
现在朝廷都怀疑苏曳,只要洋人那边一退兵,皇上就会对苏曳下手了,他何桂清怎么可能为苏曳澄清。
而就在此时。
天京朝阳门开启,冲出了一个士兵,竟然直接朝着江南大营方向飞奔而来。
江南大营顿时如临大敌。
这是天国给伱们朝廷的信,立刻交出叛徒韦俊,生也可以,死的也可以。
用韦俊一人的人头,交换德兴阿、翁同书等五百颗人头。
如不答应的话,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劫杀你们的任何官船!
勿谓言之不预!
然后,那个太平天国的士兵直接一箭射来。
利箭,狠狠钉在旗杆上,上面还插着一张纸。
拔下箭,打开那张纸。
上面的字迹很潦草,杀气腾腾。
果然说的就是那个士兵说的事情,用韦俊人头交换德兴阿、翁同书等五百人头,以后再也不许招降天国任何将领官员,如果不允,天国将无差别攻击运河和江面上的任何清朝官船。
江南大营主帅和春朝着何桂清望去一眼。
送去京城吧!
和春道:用最快速度,送去京城!
……………………………………………………
天津这边,得到皇帝的首肯之后。
桂良和花沙那果然谈得顺利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