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就是叔孙通。
朝会结束后我刚刚回到四海殿,岐绾便进来禀报叔孙通求见。
我正想收拾一下这家伙,前几次给我上眼药我都没来得及找他麻烦,没想到他自己送上门来了!
叔孙通进来后仍然一脸激动,向我行礼后就表明了来意:陛下,臣观这纸和活字印刷甚为精妙,因此,臣有个想法,还望陛下恩准。
我淡淡道:讲。
叔孙通丝毫没注意到我的态度,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两件器物的出现将让我儒家的学识广播天下。之前因为儒家典籍过多,竹简数量庞大,弟子们学习起来甚是不便,周游天下时能够携带的书籍有限,根本无法广传所学。
陛下试想,若是我儒家弟子今后授学时,皆随身携带纸制作的书籍,那将多带多少书籍、将有多少人能够聆听我儒家的教诲啊。
眼看叔孙通还要喋喋不休下去,我脸色一沉,打断道:怎么,先皇禁止私学,天下人人皆知,你要朕违背先皇圣意不成?
叔孙通戛然而止,这才意识到我面露不悦。
我心中也是奇怪:‘都说你这家伙希世度务,怎么现在看来就是个愣头青啊,难道因为我穿越你这性格也跟着变了?’
我不知道的是,叔孙通自儒家没落后便一直消沉到嬴政驾崩,直到意识到胡亥昏庸无能、大秦摇摇欲坠后才开始转变性格,变得圆滑世故起来。
叔孙通看我斥责他,立马便唯唯诺诺起来:陛下,臣不是那个意思,臣……儒家……这陛下……
看他语无伦次,我不由好笑起来,面上却是越发阴沉,继续斥责道:朕力排众议,给你机会任博士一职,便是以为你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可你呢?非但整日不务正业,给儒家在朝堂上四处树敌,还处处与朕唱反调。
如今你竟如此不识大体,在朕根基未稳时便想让朕和儒家成为众矢之的。若不是看在朕师从淳于先生,你又追随淳于先生这么多年,朕早把你扔到岭南去跟南蛮作战了!
叔孙通看我真的生气了,连忙把腰弯地更深一些,声音略微颤抖道:臣知错了,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啊。
眼看达到了震慑的目的,我神情放缓道:哼!知错就好,坐下!
叔孙通抬头看我不似作伪,连忙称谢在下首位置坐了下来,却没敢抬头。
我暗笑一声,故作深沉道:叔孙通,朕对你可是寄予厚望。先前你在徭役和将作府的事情上与朕作对,朕可以既往不咎,今日之事也莫要再提。不过日后你可明白该如何行事?
叔孙通连忙应道:臣知晓,日后臣定会谨言慎行。
我点点头道:你也不必灰心,儒家的事朕早有打算。
明日朕会下令将所有书籍全部以纸誊录,替换掉竹简记载,此事非一年半载能够完成。朕将建立百家学宫,名为主持书籍誊录一事,实则慢慢兴起讲学之风,使我大秦成礼仪之邦。这学宫嘛,便交由你掌管。
这是你的机会,更是儒家的机会,你要好好把握。
另外,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循序渐进,以免使人发现端倪。一旦有心之人搬出先皇,届时朕恐怕不得不关闭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