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02章 三只小猪(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裴云暎送来的那块织毯挂上去后,不知是不是错觉,来仁心医馆抓药瞧病的人更多了。

也不是全是为了抓药,绝大部分新来的病者主要是为了瞧那块毯子。

西街一条街的店主们都慕名前来,央杜长卿同意后人人都来摸一摸毯子上的金字沾沾喜气。何瞎子在门口掐算一番后,只说此地本就风水奇佳,门口李子树长势吉祥,如今补上这一块毯子,更是运势如破土之竹节节攀升。

怄得杏林堂掌柜白守义连夜嘴角起了几个大泡。

街坊们羡的羡妒的妒,仁心医馆一片喜气洋洋,只有杜长卿整日拉长个脸,嫌这块金光闪闪的织毯挂在墙上是蚂蚱胸膛黄蜂腰——不伦不类。

银筝陪着阿城围在小桌前剥做橘灯的橘子,陆瞳才送走又一位来沾喜气的街坊,一回头,正对上杜长卿幽怨的目光。

陆瞳绕过他,走到药柜前分药。

杜长卿一脸不悦地尾随她身后,陆大夫,你瞧瞧,咱们这是医馆,又不是道观,人人都来拜这块破毯子,还干不干正事了?他试探地看向陆瞳,不如你再做味新药,提醒提醒大家?

时节越发寒冷,已近冬日,人们身上衣裳一层层叠上去,腰肢几寸便也瞧不太出来,来买纤纤的人少了许多。

平日里西街来瞧病的邻坊又多是普通百姓,诊费很低,仁心医馆的进项不如往日。杜长卿寻思着让陆瞳再做一味类似纤纤或春水生那样的成药,补贴补贴医馆里。

陆瞳道:没想到方子。

蒙人的吧,杜长卿怀疑,你当初骗我招你进来坐馆,不是说什么‘我能做出鼻窒药茶,难道不会做出别的药茶’,怎么现在江郎才尽了?

阿城实在听不过去,帮着劝道:东家,做新药又不是上茅房,往里一蹲就出来了,那得思考。

粗俗!杜长卿指他一下,又望着墙上织毯叹气,我看要不在这块毯子下放个盆,写句‘十文一摸’,说不准都比咱们开医馆赚得多。

陆瞳分点着手里的牛蒡子,问:杜掌柜,如果我想扬名,扬名到那些高官大户都请我登门施诊,需要做到什么地步?

杜长卿一愣,随即嗤道:你现在还不算扬名吗?太府寺卿和郡王府这样的高官都不够?

不够。

杜长卿:……

他没好气道:那请问什么样的高官能入你陆大夫的眼?

陆瞳想了想:如今盛京权势最大就是太师府,如果是太师府那样的人家呢?

杜长卿啧啧啧了几声,赞叹地看向她,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野心。下一刻,又换上一副生无可恋的神情,不过别想了,不可能。太师府里的人头疼脑热,那是翰林医官院的院使大人亲自施诊,别说咱们这样的野医馆,就是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施诊的——

见陆瞳不作声,他看一眼陆瞳,继续主动为她解释,这些高官世家惜命如金,有什么疾症也不会让外人知道。咱们这样身份的,顶多给他们家下人看个诊。不对,咱们还没资格进他们府上,他们家下人估计也是找相熟大医馆的大夫。

陆瞳心下微沉。

杜长卿说的和她打听到的一模一样。

戚太师坐落御街以东,府门前后有护卫把守,平常人难以进入。府上家眷生病,请翰林医官院登门施诊。戚太师育有一子一女,小女儿今年十八尚未出阁,至于唯一的嫡子戚玉台如今在户部挂了个虚职盛判尚书省都省事。

这三人都难以接近,撇开戚清不提,戚小姐和戚少爷出行总有大拨护卫跟随,身边人也难以撬动。

事态似乎陷入僵局。

而快活楼那边,事关太师府,精明的曹爷必然不会愿意为了一点银子涉险,说不定还会察觉到什么,反而引来猜疑。

此路不通。

杜长卿还在继续抱怨:那戚玉台不就是仗着自己有个有个太师老子,眼睛都要长到天上去了。今年生辰不知道又要在遇仙楼摆多大的排场,谁稀罕看?

陆瞳眼神一动,抓住他话中关键:生辰?

就十月初一嘛,没几天了。他记戚玉台生辰记得格外清楚,败家子每年都在御仙楼庆生,光杯盏茶具都要上千两银子。

银筝忍不住问:他这样奢侈,不怕树大招风,引人对太师府不满吗?

戚玉台他外祖家早年祖上是皇商,说是家中积财,这谁知道?杜长卿哼一声,没证据的事,谁也不能乱说。

语到最后,话中酸意溢于言表。

陆瞳沉默不语。

杜长卿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与她讲道理,所以陆大夫,人当踏实一点,别一开始就想一步登天。太师府有什么好?除了银子多一点、地位高一点、权势大一点、我看着还不如咱们小医馆舒坦。

你说是不是?

是。

杜长卿一愣。

你说得很对。

陆瞳抬头,神情有些奇怪:人是该踏实一点,别一开始就想一步登天。

……

太师府中,太师戚清正在用膳。

戚太师好养生,年近古稀,食少而精。喜食鱼肉,其中,金齑玉脍是他最喜欢的一道菜肴。

所谓金齑玉脍,是以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梗米饭制成调料,选新鲜肥美鲈鱼除骨、去皮、搌干水分,片成薄片,蘸以金齑享用。

戚太师吃得很静,慢条斯理夹一片沾满蘸料的鱼脍放入嘴里细细咀嚼,一边管家为他斟上淡茶,开口道:老爷,再过几日就是少爷生辰.

戚玉台还被罚禁足不能出门,不过一月已快憋坏,再过几日就是十月初一,戚玉台早已按捺不住,想趁此机会出去松快松快,求到管家头上。

继续禁足。戚清提袖饮茶,他黑纱长袍宽大,枯骨伶仃,坐在窗下自酌自饮模样,肖似老道仙风道骨。

管家低头:是。又提起另一件事:对了,老爷,您之前让人查的良妇一事,有眉目了。

戚清提著:说。

良妇夫家姓柯,在盛京做瓷窑生意,之前因大少爷关系,府中老夫人过寿所用杯盏皆用柯家供应。

不过,柯家已经没了。

戚清咀嚼的动作一顿:没了?

是。管家垂首道:今年四月初一,柯家大老爷,良妇丈夫柯乘兴被人发现溺死在万恩寺放生池中,仵作结论是酒醉失足溺水。因他被发现身死时曾有祭拜前朝神像之举,此事没有后续。

柯乘兴死后,夫人回了娘家,他母亲病死,柯家再无后人。

戚清放下竹筷,默然无语。

管家道:老爷,此事不对,恐有人背后操纵。

戚玉台无意致使良妇身死,不过一小事。但现在看来,帮忙处理后续的范正廉出事,柯家出事,范正廉临死前还带出戚家流言。

那流言出来得突然,一夜间传得到处都是。戚家处理了狱中范正廉,不是没人猜测太师府杀人灭口。是戚太师上朝之时拖着一把老骨头落泪陈情,直说此举岂不是掩耳盗铃,又实在找不到证据,帝王才将信将疑没再继续追究。

但这并不代表此事就此揭过。

一定有人在背后针对太师府,但此人是谁,背后有何势力,到现在也没蛛丝马迹。

良久,戚清突然开口:死了的良妇叫什么?

回老爷,姓陆。是常武县来的远嫁女。

那良妇死了许久,一介商户之妻,身份卑贱,连死了都不值得被人记住名字。

戚清道:你去查查那那良妇家里。又补充道:出阁前家中人口,现今近况,娘家还剩些什么人。

老爷这是怀疑……管家目光一动。

意治闺门,深有礼法,处亲族皆有恩意,内外和睦,家道已成。

老太师重新提著夹脍,淡淡道:一家人,难免互相帮衬。

……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于霜。

院里窗下的草到了夜里结了一层雪白薄霜,银筝把做了一半的橘灯用篮子收拢,放回了屋里。

陆瞳坐在桌前梳理解开的发辫,只穿了件单薄中衣,中衣做得宽大了,衬得整个人越发瘦弱。

银筝看着心疼,道:怎么觉得姑娘近来又瘦了?定是这些日子忙累太多,本来就瘦,现在看着就像一阵风都能吹跑。又自言自语,明日叫戴三郎给选几根肉多的骨肉炖来吃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